[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转弯报警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3535.7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唐竞;阮高万;张波;李育方;陈子邮;王善超;林长波;展新;冯高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5/00 | 分类号: | B60Q5/00;B62D15/02;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颜希文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转弯 报警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弯报警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实时获取车辆左轮的第一速度信号和车辆右轮的第二速度信号;比较第一速度信号和第二速度信号的大小,当连续检测到第一速度信号小于第二速度信号时,确定车辆进入左转弯状态并进行左转弯报警;当连续检测到第一速度信号大于第二速度信号时,确定车辆进入右转弯状态并进行右转弯报警。有益效果:获取第一速度信号和第二速度信号作为转弯报警的逻辑决策基础,避免对驾驶员驾驶状态的依赖;采用第一速度信号和第二速度信号不需要加装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成本低,易推广;根据第一速度信号和第二速度信号在一个连续范围的大小进行决策,使转弯报警的提醒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转弯报警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转弯报警器的报警控制策略基本采用报警器检测左右转向灯开关输入或者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转角输入,然后进行逻辑判断进行报警的策略。采用检测左右转向灯开关输入的策略会报警器因为司机的不文明驾驶行为(车辆右转/左转时不打转向灯开关)而无法进行正确报警,尤其右转时无法有效提醒车辆右转盲区内的行人/车辆,存在较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采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转角输入的策略需要车辆装配有转角传感器,目前绝大部分卡车因为成本原因未直接配置有转角传感器,该策略方案成本高、无法全面推广实施。
因此为了解决驾驶员的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无法正确报警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成本高的问题,需要对车辆转弯报警器的输入或判断依据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克服以上车辆转弯报警器的问题。
当改变车辆转弯报警器的输入和判断依据后,现有技术中仍然缺乏完整的判断策略,不能应对实际的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复杂的转弯情况,出现频繁提醒或错误提醒使后方跟车车辆做出错误决策,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综上需要一种低成本易推广、根据车辆实际转向做出决策不受驾驶员错误操作影响且可以适应复杂转弯情况的车辆转弯报警方法、装置和系统,满足车辆转弯报警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易推广、根据车辆实际转向做出决策不受驾驶员错误操作影响且可以适应复杂转弯情况的车辆转弯报警方法、装置和系统,满足车辆转弯报警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弯报警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车辆左轮的第一速度信号和车辆右轮的第二速度信号。
比较第一速度信号和第二速度信号的大小,当连续检测到第一速度信号小于第二速度信号时,确定车辆进入左转弯状态并进行左转弯报警;当连续检测到第一速度信号大于第二速度信号时,确定车辆进入右转弯状态并进行右转弯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当连续检测到第一速度信号小于第二速度信号时,确定车辆进入左转弯状态并进行左转弯报警,具体为:
当连续检测X次到第一速度信号小于第二速度信号时,确定车辆进入左转弯状态并进行左转弯报警。
或者,当连续检测到第一速度信号小于第二速度信号且第一速度信号和第二速度信号的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车辆进入左转弯状态并进行左转弯报警。
或者,当连续检测到A次第一速度信号小于第二速度信号且检测到Y次第一速度信号和第二速度信号的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车辆进入左转弯状态并进行左转弯报警;其中,X大于等于Y且Y大于第二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当连续检测到第一速度信号大于第二速度信号时,确定车辆进入右转弯状态并进行右转弯报警,具体为:
当连续检测B次到第一速度信号大于第二速度信号时,确定车辆进入右转弯状态并进行右转弯报警。
或者,当连续检测到第一速度信号大于第二速度信号且第一速度信号和第二速度信号的第二差值大于第三阈值时,确定车辆进入右转弯状态并进行右转弯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35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