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氮生物油基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3588.9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1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肖睿;许佳欢;刘超;薛北辰;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H01M4/86;H01M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绎涵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基多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氮生物油基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生物质及含氮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共热解制备富氮生物油;以富氮生物油作为碳、氮前驱体,金属盐为模板剂,制成前驱体与模板剂的均匀混合物;在高温下对混合物进行炭化后得到炭化产物;对炭化产物进行酸洗,并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经抽滤和烘干后得到富氮生物油基多孔炭;本发明以富氮生物油作为前驱体,具有低灰分、高氮含量的优势,在热解过程中无需外加氮源,比固态生物质更适用于模板法,所得多孔炭具有孔结构规整、孔径集中、表面富含氮、氧官能团的特点,表现出良好的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与新能源材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富氮生物油基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氧还原反应(ORR)是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绿色能源转换装中阴极的主要反应,其缓慢的动力学过程致使整体效率低下,必须使用阴极催化剂改善这个问题。目前商业常用的铂碳(Pt/C)催化剂具有最优催化活性,但贵金属类催化剂存在成本高、资源稀缺、稳定性差、抗甲醇毒性差等问题,其大规模推广使用仍然面临困境。氮掺杂多孔炭表现出优异的ORR催化活性和高于Pt/C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抗甲醇毒性,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非金属催化剂之一。
生物质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可再生碳源,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常被用作碳材料的原料。氮掺杂和造孔是高温热解制炭的常用改性方法,通常需要外加氮源,工艺较复杂。而所得氮掺杂多孔炭的孔径分布不集中、结构不规整,影响了最终电化学催化性能。生物油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中的主要产物,其中碳、氧含量高,灰分少,并且富含芳香族产物,极易缩聚碳化。此外,生物油的液态性质使其比固体原料更适用于模板法,从而得到孔结构更加规整的多孔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氮掺杂多孔炭存在的孔径分布不集中、结构不规整,电化学催化性能不佳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富氮生物油基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使用生物质与含氮原料共热解所得富氮生物油为碳、氮前驱体,无需外加氮源,简化了制备过程。所得多孔炭的孔结构规整、孔径集中,石墨化程度高,且表面富含氮、氧官能团。可以在电化学催化氧还原反应方面广泛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富氮生物油基多孔炭,其特征在于以生物质和含氮化合物共热解所得富氮生物油为前驱体,以金属盐为模板剂,通过一步炭化制备多孔炭。
进一步的,一种富氮生物油基多孔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富氮生物油的制备:将生物质和含氮原料混合均匀,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共热解得到富氮生物油;
(2)富氮生物油与模板剂混合:取步骤(1)中的富氮生物油,加入模板剂和无水乙醇后,在加热条件下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得到富氮生物油与模板剂混合物;
(3)富氮生物油基多孔炭的制备:在惰性气体氛围下热解步骤(2)的混合物,待升温后保持恒温,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炭化产物;
(4)对步骤(3)中的炭化产物进行酸洗处理,随后使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经过滤和干燥后得到最终产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生物质为松木、稻壳、椰壳、核桃壳、花生壳、秸秆、甘蔗渣中的至少一种,含氮原料为废弃尼龙(聚酰胺)、尿素、三聚氰胺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生物质与含氮原料质量比为0.5:1-2: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热解条件为:升温速率为1-50℃/min,热解温度为500-800℃,保温时间为1-3h,气体流速为10-500mL/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模板剂为氯化锌、乙酸镁、氢氧化镁、氯化钾、氯化钠、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富氮生物油与模板剂质量比为1: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35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