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材料用多工位抛光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3985.6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宁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27/00;B24B21/00;B24B21/18;B24B55/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陈轩;刘茂龙 |
地址: | 223904 江苏省宿迁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材料 用多工位 抛光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材料用多工位抛光机,其结构包括机体、液压缸、圆环、顶盖、顶块、连接块、支撑杆、波纹罩,机体的左右两端均垂直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顶部与顶盖相连接,顶盖的底面六等分位上均固定有顶块,顶盖位于圆环的正上方,圆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连接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该机体、液压缸、圆环、顶盖、顶块、连接块、支撑杆、波纹罩,滤板、一号抛光装置、底盘、二号抛光装置的结合设置,能同时对个正三角管的每个外表面进行抛光,抛光效率高且效果好,能将抛光产生碎屑进行收集,避免抛光屑四处飞溅,有助于提高作业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材料加工机械,具体涉及到一种新材料用多工位抛光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属材料,精细陶瓷和光纤等等,有些新材料在生产中需要对其进行抛光,就新材料中的正三角管而言,由于正三角管具有三个面,正三角管不能像圆管一样旋转就能与抛光轮或砂带接触,故需要三次对正三角管的三个面进行抛光,若需要批量对正三角管抛光,则抛光时间长,且新材料的强度、硬度都会比传统材料高,而现有的抛光机都是暴露在外,故抛光产生的抛光屑溅开易伤到作业员,以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新材料用多工位抛光机,对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材料用多工位抛光机,其结构包括机体、液压缸、圆环、顶盖、顶块、连接块、支撑杆、波纹罩,所述机体的左右两端均垂直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部与顶盖相连接,所述顶盖的底面六等分位上均固定有顶块,所述顶盖位于圆环的正上方,所述圆环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支撑杆与机体连接,所述支撑杆位于液压缸与波纹罩之间,所述波纹罩的顶部与圆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罩的底部连接于机体的顶面。
进一步优化,所述机体的顶面还固定有滤板,所述滤板的顶面六等分位上均垂直连接有一号抛光装置,所述一号抛光装置设有六组,相邻两组所述一号抛光装置之间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与滤板活动配合,每组所述一号抛光装置均配合有二号抛光装置,所述底盘位于相邻两组所述一号抛光装置与一组二号抛光装置之间,相邻两组所述一号抛光装置与二号抛光装置间形成三角抛光道,所述二号抛光装置设有六组且构成正六边形,六组所述一号抛光装置远离二号抛光装置的一端依次配合。
进一步优化,所述一号抛光装置包括有一号齿辊、砂带、二号齿辊、齿带、支撑架、锥齿轮,所述齿带一内端与一号齿辊啮合,另一内端啮合于二号齿辊,所述齿带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一号齿辊、二号齿辊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一号齿辊的两末端还固定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设于支撑架远离齿带的一侧,所述支撑架与滤板垂直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架包括有支撑板、安装孔、回型框,所述回型框内顶面及内底面均固定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通过轴承与齿辊的转轴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垂直连接于滤板。
进一步优化,所述滤板包括有活动口、板体、滤孔区,所述板体的六等分位上设有活动口、滤孔区,所述活动口位于滤孔区处,所述滤孔区开设有滤孔,所述活动口与底盘间隙配合,所述板体与机体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机体包括有内筒、支撑内环、伸缩杆、吸风扇组件、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固定有吸风扇组件,所述吸风扇组件的两端均设有与壳体底面相连接的内筒,所述内筒与支撑杆活动配合,所述壳体的内六等分位还垂直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支撑内环,所述支撑内环与滤板连接,所述吸风扇组件位于滤板的正下方。
进一步优化,所述吸风扇组件包括有支座、电机、吸风扇、主轴、锥形罩、连杆、摩擦杆、斗体,所述斗体内安装有支座,所述支座机械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轴连接,所述主轴的顶部连接于锥形罩,所述锥形罩的内壁三等分位均通过连杆与摩擦杆连接,所述摩擦杆与斗体的内壁面接触,所述斗体与壳体连接,所述吸风扇位于锥形罩的下方且与主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宁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宁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39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