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用钢管抗弯曲能力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4037.4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3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甡;李镰明;张雪伟;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G01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丁尔宇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建筑 施工 钢管 弯曲 能力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用钢管抗弯曲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一端上固定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呈凹形结构,且所述滑块两侧内壁均固定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限位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下端固定嵌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设有齿轮,所述滑块上端开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匹配的穿槽。有益效果:能够利用夹板对矩形钢管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并且能够调节支撑块的位置,从而能够对不同长度和不同口径的矩形钢管进行夹持固定并检测抗弯曲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而且能够大大的增加检测装置的适应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用钢管抗弯曲能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即是管状的钢材,具有空心截面,其长度远大于直径或周长的钢材。按截面形状分为圆形、矩形钢管;按材质分为碳素结构钢钢管、低合金结构钢钢管、合金钢钢管和复合钢管;按用途分为输送管道用、工程结构用、热工设备用、石油化工工业用、机械制造用、地质钻探用、高压设备用钢管等;按生产工艺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其中无缝钢管又分热轧和冷轧(拔)两种,焊接钢管又分直缝焊接钢管和螺旋缝焊接钢管。
目前在检测矩形钢管抗弯曲能力时,缺少对矩形钢管的限制,在压矩形钢管时,两端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影响钢管抗弯曲能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而且无法适应不同长度和口径的矩形钢管进行检测,使得检测装置的局限性较大。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用钢管抗弯曲能力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用钢管抗弯曲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一端上固定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呈凹形结构,且所述滑块两侧内壁均固定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限位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下端固定嵌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设有齿轮,所述滑块上端开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匹配的穿槽,所述滑轨上固定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立柱上固定设有横板,所述横板远离所述立柱一端下固定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下固定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下固定设有压板,所述立柱一侧固定设有控制器,所述立柱另一侧固定设有显示屏和控制面板,所述工作台远离所述滑轨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块,所述第一凹槽底端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两端均固定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之间固定设有丝杆,所述工作台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两端外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上端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支撑块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均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均固定设有夹板,所述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四个角下均固定设有脚柱,且所述脚柱下端均固定设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板之间固定设有加强三角块。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靠近所述控制器一侧固定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夹板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且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远离所述电动推杆一侧均固定设有磨砂层。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截面设置呈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4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