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辐照灭菌的培养型病毒保存液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5768.0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珉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万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06 | 分类号: | C12Q1/6806;C12N7/00;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唐丽萍 |
地址: | 225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照 灭菌 培养 病毒 保存 | ||
本发涉及一种可辐照灭菌的培养型病毒保存液,主要包含以下主要成分:氯化钠,硫酸镁、氯化钾、氯化镁、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精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维生素E、两性霉素B、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和酚红。本保存液可以在高达20kGy辐照强度下,维持酚红指示剂保持红色,在后续取样后起到pH指示剂的作用。本保存液可以直接保存采集于咽拭子,鼻拭子或特定部位组织样本中的病毒粒子,用于后续培养或核酸提取实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邻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辐照灭菌的培养型病毒保存液。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SARS-CoV-2感染,最主要的检测方法是核酸检测。临床大多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采用的样本为感染者的鼻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及粪便等,这些都含有SARS-CoV-2特异性的RNA 序列。在某些场景下,医护人员也需要分离,培养出病毒粒子,进行下一步的鉴定等实验。如需培养病毒,则必须选择非灭活型的病毒保存液,比如Hanks 液、PBS缓冲液,生理盐水等。然而,传统的Hanks、PBS缓冲液只能起到缓冲作用,本身不提供营养给细胞,而生理盐水则是只具有维持渗透压的作用。一般而言,改进型的Hanks,如DMEM等细胞培养液具有维持细胞渗透压,提供营养物质,且含有酚红,可以即时监控溶液pH。然而,此类细胞培养液由于含有大量氨基酸、糖等营养物质,极易染菌,需要在高级别的无菌环境中才能生产、灌装。
由于新冠疫情的肆虐,市场上急需大量的培养型病毒保存液,传统的超净台灌装的产能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然而,在万级洁净间进行培养型病毒保存液,极易生菌污染。不仅如此,如果在灌装后立刻进行辐照灭菌,虽然起到了灭菌的效果,但高强度辐照(高于10kGy)会导致培养液中的酚红失去颜色,从而失去了即时检测pH的能力。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培养效果与传统DMEM等培养液一致,且可以在高达 20kGy辐照灭菌后保持酚红颜色不变的可辐照灭菌的培养型病毒保存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辐照灭菌的培养型病毒保存液,其保存液效果与传统的Hanks及其改进型细胞培养液类似,在万级洁净间灌装后可以进行辐照灭菌,其含有的酚红试剂在辐照灭菌后维持红色,还具有pH指示剂的功能。
本发明保存液包括:缓冲物质,营养物质,辐照保护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阐述: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缓冲物质为氯化钠 0.7-0.9%,硫酸镁0.001%-0.01%、氯化钾0.01%-0.1%、氯化镁0.01%-0.1%、磷酸氢二钠0.001%-0.01%、磷酸二氢钾0.001%-0.01%、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0.1%-1%。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阐述:供给细胞营养的物质为精氨酸 0.001%-0.05%、半胱氨酸0.001%-0.05%、谷氨酰胺0.001%-0.05%、甘氨酸 0.001%-0.05%、组氨酸0.001%-0.05%、异亮氨酸0.001%-0.05%、亮氨酸 0.001%-0.05%、甲硫氨酸0.001%-0.05%、苯丙氨酸0.001%-0.05%、丝氨酸 0.001%-0.05%、苏氨酸0.001%-0.05%、色氨酸0.001%-0.05%、酪氨酸 0.001%-0.05%、缬氨酸0.001%-0.05%、葡萄糖0.1%-1%、蔗糖0.1%-1%。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阐述:保证溶液中的酚红在辐照后维持其红色,在后续取样后起到pH指示剂作用的辐照保护剂为维生素C 0.1%-1%、维生素E 0.1%-1%。
本发明的保存液主要技术解决了可以在万级洁净间大量灌装培养型病毒保存液,满足目前疫情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保存液辐照灭菌以前后,外观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万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万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57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