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控制的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5778.4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汪龙华;庄辉;李云雷;孟壮壮;陈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0 | 分类号: | F01M13/00;F01M13/04;H05B1/02;H05B3/00;H05B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曲轴 通风 管接头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的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加热材料、温控装置、电源线,所述的加热材料设置在壳体表面或者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覆在通风管接头上,壳体设有内层和外层,加热材料铺设在外层上;内层覆盖在加热材料上,并且和外层内表面紧密结合;温控装置通过连接线和插接头连接;加热材料的一端通过电源线和插接头连接。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加热装置连通电源后,温控装置能够自动控制接头加热装置上加热材料的连通和断路,在发动机启动时加热通风管接头融化通风管接头位置的结冰冰块,同时在发动机运行时解决混合气体流经曲轴箱通风管后在接头位置的凝水结冰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曲轴箱通风系统是发动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合理的控制曲轴箱压力;将由轴箱排放物中的油气进行分离,同时将分离后的机油回到油底壳;其次将曲轴箱内由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组成的混合气体通过连接管导向进气管,返回气缸重新燃烧,或者将混合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由于曲轴箱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水份,在冬季寒冷环境下,曲轴箱高温混合气体流经低温状态的通风管时,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一般的,曲轴箱通风管会和油气分离器或者基体上的其他接头连接,由于接头位置通常位于较低的位置,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水滴会在接头位置沉积,进而结冰形成冰块,从而造成通风管堵塞,使得曲轴箱压力增加,造成密封处渗漏机油,严重的机油会进入气缸进行燃烧,最终导致发动机报废。
目前针对上述曲轴箱通风管连接的接头位置的结冰问题,常见解决方案主要以下几种:其一,在接头上设置加热结构并采用ECU单元来控制加热,如PTC加热器;其二,在接头上设置空腔,利用发动机冷却液或者排气高温气体在空腔内流通,进而加热接头;其三,在通风管上布置加热材料,利用加热后的通风管内的气体来加热接头,防止结冰。
在接头上设置加热结构,如PTC加热器,存在设计自由度低,需要开专用模具,生产成本高。在接头上设置空腔,利用发动机冷却液或者排气高温气体在空腔内流通,进而加热接头的方案,加热水管或气管方案受到整车空间限制,加热水管分流发动机冷却液,影响发动机散热;此外发动机冷却液或排气高温气体在低温冷启动时,存在一定升温过程,化冰速度较慢。在通风管上布置加热材料,利用加热后的通风管内的气体来加热接头,防止结冰,存在加热效率低,并且发动机启动时化冰速度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存在结冰冰块融化速度慢以及容易结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的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加热装置,在接头加热装置上设置加热材料进行加热,以及通过温控装置来控制接头加热装置,无需额外增加热流管路,加热材料控制设置简单,可进行曲轴箱通风管接头的加热,能够简单高效的解决发动机开启时融化接头位置的结冰,以及混合气体流经曲轴箱通风管后在接头位置的凝水结冰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控制的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加热材料、温控装置、电源线,所述的加热材料设置在壳体表面或者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覆在通风管接头上,壳体设有内层和外层,加热材料铺设在外层上;内层覆盖在加热材料上,并且和外层内表面紧密结合;温控装置通过连接线和插接头连接;加热材料的一端通过电源线和插接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温控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开关,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当低于设定的温度点时连通加热材料,温度控制开关触点接通;当高于设定的温度点时断开加热材料,温度控制开关触点断开;或者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当低于设定的温度点时连通加热材料,温度控制开关触点断开;当高于设定的温度点时断开加热材料,温度控制开关触点接通。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控制开关是双金属温度控制开关或磁敏温控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的温控装置的温度控制范围在0-150℃。
进一步的,所述的温控装置为常闭型或常开型温控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57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