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太阳能聚热器真空腔体的压铸封接端盖组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5965.2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5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蓄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80/00 | 分类号: | F24S80/00;C22C30/02;C22C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张成文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太阳能 聚热器真 空腔 压铸 封接端盖 组合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光热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应用于太阳能聚热器真空腔体的压铸封接端盖组合装置,中温、高温太阳能聚热器真空腔体所用的压铸封接端盖与聚热器玻璃筒封接成真空密封腔体,真空密封腔体内表面热浇铸有太阳能吸收薄膜层;太阳能吸收薄膜层由纳米粉末、分散剂、分散介质、pH调节剂组成;纳米粉末由TiN颗粒、炭黑颗粒组成;每100g的分散介质中加入2g~3g纳米粉末颗粒、0.3g~0.4g的分散剂、6g~10g的pH调节剂。本发明所使用的纳米粉末的比表面积是34~97.2m2/g。本发明对太阳光具有很大的吸收效率和利用率达到89%~97%。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光热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太阳能聚热器真空腔体的压铸封接端盖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世界上储存的石油、煤炭等资源不断开采以及上述资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人类迫切需要一种可持续使用且不会对环境施加压力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和持久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随着我国多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实施,太阳能热利用产品陆续出现,如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已经在很多地区得到普及利用。
如何高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是太阳能利用产品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热水器的加热温度小于100度,因此热传递装置内的热量传递介质主要为水。中高温太阳能聚热使利用太阳能热的领域耿为宽广,如中温(≥200℃)可用于发电。但是由于水的沸点低,要进一步将太阳能热聚集到100℃以上甚至更高,就必须使用其它热媒流体导热。目前常用的热媒流体为沸点较高的加热油或硝酸铵等盐性物质。
目前现有150℃~200℃的中温使用环境和更高温度使用环境中使用的太阳能热量采集装置大多设计复杂且造价昂贵,不适于在日常生活中普及。另外为了获得高效率的太阳能热,在太阳能聚热器设计上必须要符合以下几点:1.玻筒透过率高,同时强度要好,一般选用硼硅玻璃;2.聚热板为金属基镀吸收膜;3.热媒流体导管采用铜或其它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管;4.聚热器必须保证长时间内真空度良好。由于硼硅玻璃与传统的可伐材料湿润性很差,难以直接封接。目前均采用过渡玻璃法,此法费工,成本又高,难以产业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中温、高温太阳能聚热器真空腔体所用的压铸封接端盖,包括端盖体,在所述端盖体上径向分布有贯通所述端盖体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的太阳能聚热器的热媒流体进口、热流媒体出口和排气孔。
所述端盖体采用压铸成型。
所述端盖体采用硼硅玻璃压铸而成或采用与硼硅玻璃膨胀系数接近的陶瓷材料压铸成型。
在所述热媒流体进口、热流媒体出口内设置有金属套管,所述金属套管不突出所述端盖体的内侧表面;所述金属套管伸出所述端盖体的外侧表面后长度根据需要设定。
所述金属套管为膨胀系数与所述端盖体的膨胀系数接近的金属套管。
所述金属套管与所述端盖体的之间采用钎焊方式连接。
在所述端盖体的内侧表面上插有纳米增强材料。
上述专利的应用原理包括:参见图1,给出的一种中温、高温太阳能聚热器真空腔体所用的压铸封接端盖,包括压铸成型的端盖体100,在端盖体100上径向分布有贯通端盖体100的内侧表面110和外侧表面120的太阳能聚热器的热媒流体进口130、热流媒体出口140和排气孔150。
端盖体100采用硼硅玻璃压铸而成或采用与硼硅玻璃膨胀系数接近的陶瓷材料压铸成型。如果采用硼硅玻璃压铸而成,该端盖体100则为透明的,如果采用与硼硅玻璃膨胀系数接近的陶瓷材料压铸成型,则为非透明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蓄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淮北蓄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5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