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用型建筑基桩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6741.3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林于谦;陈奇;江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韶华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用 建筑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耐用型建筑基桩,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包括预制桩、设置于预制桩底部的基础部、竖直设置于预制桩内的加强杆,加强杆的上端延伸出预制桩并固定连接有锤击板,锤击板用于受打桩机敲打后带动加强杆和预制桩沉入地面。本申请通过设置锤击板,利用锤击板承受打桩机的敲打后通过加强杆带动预制桩沉入地面,减少预制桩直接承受敲打而受到的损伤,进而减少预制桩变形或破损,从而提高基桩浇筑后的质量,使得基桩更为耐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用型建筑基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上,为了打好地基,需要在地基上埋入多个基桩,以对地基进行支撑。而基桩通常是采用空心结构的预制桩,在预制桩内浇筑水泥所形成 。
通常在埋入基桩时,需要利用打桩机敲击在预制桩上,以将预制桩打入地面,然后将水泥浇筑于预制桩内,使其凝固后和预制桩共同形成基桩,以加强基桩的强度。
上述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打桩机敲击预制桩使其打入地面,在敲打的过程中容易使得预制桩变形或破损,从而导致浇筑形成的基桩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基桩浇筑后的质量,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用型建筑基桩。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耐用型建筑基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耐用型建筑基桩,包括预制桩、设置于预制桩底部的基础部、竖直设置于所述预制桩内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上端延伸出预制桩并固定连接有锤击板,所述锤击板用于受打桩机敲打后带动加强杆和预制桩沉入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预制桩打入地面时,将基础部插入地面,然后利用打桩机敲打锤击板,使得锤击板受敲打后带动加强杆下滑,进而带动预制桩沉入地面,实现将预制桩埋入地面。因此通过设置锤击板,利用锤击板承受打桩机的敲打后通过加强杆带动预制桩沉入地面,减少预制桩直接承受敲打而受到的损伤,进而减少预制桩变形或破损,从而提高基桩浇筑后的质量,使得基桩更为耐用。
可选的,所述加强杆沿竖直方向滑移于所述预制桩内,所述预制桩包括截面呈弧形的若干个桩体、滑移于相邻两个桩体内的桩板,所述桩体沿垂直于所述加强杆的长度方向滑移,即所述桩体朝远离加强杆滑移将桩板滑出形成撑开状态、朝靠近加强杆滑移将桩板收起形成正常状态,所述桩体内设有和加强杆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受所述加强杆下滑后带动桩体撑开将桩板滑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敲打锤击板时,锤击板带动加强杆下滑,使得加强杆下滑通过连接件带动桩体朝远离加强杆的方向滑移,以将桩体张开使得桩板露出,以使预制桩的挤压土壤后直径增大,以将桩体打入地面后,桩体撑开抵紧于土壤,以便于将水泥浇筑于地面下直径增大的预制桩内。因此通过设置桩体和桩板,利用连接件带动桩体随加强杆的下滑而撑开,使得预制桩在打入的过程中直径逐渐增大,以便于浇筑后的预制桩直径增大,以实现预制桩打入后直径还能增大,加强桩体和土壤的紧密度,从而加强直径增加的预制桩浇筑水泥形成基桩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铰接于所述桩体内壁上的撑杆,所述撑杆远离桩体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加强杆上,所述锤击板未受锤击时,所述撑杆靠近加强杆的一端朝锤击板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敲打锤击板时,锤击板带动加强杆下滑,加强杆下滑后带动撑杆远离桩体的一端朝基础部转动,以使撑杆将桩体朝远离加强杆的方向抵动,进而使得桩体受到撑杆转动后撑开将桩板露出,以将多个桩体受到撑杆的转动后同步朝远离加强杆滑动。因此通过设置撑杆,利用加强杆同时带动多个撑杆转动,使得多个桩体同步朝远离加强杆的方向滑动,以使桩体撑开将桩板露出,从而便于将预制桩打入地面时直径增大。
可选的,所述基础部内开设有朝远离所述锤击板方向渐缩的浇筑腔,所述桩体滑移于所述浇筑腔内,所述加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浇筑腔的底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韶华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韶华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67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