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心拍基准点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9610.0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4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巍;李振齐;胡静;王飞;马云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源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318 | 分类号: | A61B5/318;A61B5/366;A61B5/353;A61B5/355;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泽方誉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4 | 代理人: | 陈照辉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准点 检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心拍基准点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包括:获取至少一条导联心电信号;提取导联心电信号的心电特征以得到心电特征图,一条导联心电信号得到多张心电特征图;根据各张心电特征图得到心拍概率图,心拍概率图示出导联心电信号中QRS波的第一检测位置;根据第一检测位置确定心拍基准点在目标心电特征图的第二检测位置以及确定目标心电特征图中各特征点所属的特征波类型,目标心电特征图为第一检测位置对应的心电特征图;根据各特征点所属的特征波类型和第二检测位置确定导联心电信号中心拍基准点的第三检测位置。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心电信号波形复杂、幅值较低易受干扰而难以准确检测心拍基准点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心电信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拍基准点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心电信号可以反映心脏活动的电生理过程,由于心电信号检测设备检测成本低、使用方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如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心电信号检测设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于心电信号检测设备而言,心电分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心电分析是指对采集的心电信号进行分析,以筛选出心电信号的多种异常情况并及时预警。在心电分析过程中,准确地检测出心电信号中的心拍基准点是很重要的环节。
图1为相关技术中典型的心电信号示意图,参考图1,心电信号包含的心电波形有P波、QRS波和T波,且P波、QRS波和T波组成了典型的心拍,其中,P波表示了心房极化的电活动,QRS波和T波分别表示了心室极化和复极化的电活动。有时,心拍中还会包含U波,U波是T波后0.02s~0.04s出现的宽而低的波。对于心拍而言,常用的心拍基准点包括P波起点、P波终点、QRS波起点、QRS波终点和T波终点。
一些技术中,可以采用信号处理的检测方法检测心拍基准点。例如,先获取心电信号中的QRS波位置,然后,对心电信号进行降噪滤波和希尔伯特变换等操作以得到增强的心电信号,然后,在增强的心电信号中以QRS波位置为基础设定搜索区域,并将搜索区域内满足心拍基准点条件的样本点作为对应特征波的起点和终点,以实现心拍基准点的检测。然而,上述信号处理过程较为简单,且处理方式较为单一,使得信号处理方法的表达能力有限,由于心电信号的波形较为复杂、幅值较低易受干扰,所以,对心电信号进行上述处理后,得到的心拍基准点的准确性低,不利于后续心电分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心拍基准点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心电信号的波形复杂、幅值较低易受干扰而难以准确检测心拍基准点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心拍基准点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条导联心电信号;
提取所述导联心电信号的心电特征,以得到心电特征图,一条所述导联心电信号得到多张所述心电特征图,每张所述心电特征图的长度不同;
根据各张所述心电特征图得到心拍概率图,所述心拍概率图示出所述导联心电信号中QRS波的第一检测位置,每个所述第一检测位置均通过对应的心电特征图确定;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位置确定心拍基准点在目标心电特征图的第二检测位置,以及确定所述目标心电特征图中各特征点所属的特征波类型,所述目标心电特征图为所述第一检测位置对应的心电特征图;
根据各所述特征点所属的特征波类型和所述第二检测位置确定所述导联心电信号中所述心拍基准点的第三检测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心拍基准点检测装置,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条导联心电信号;
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导联心电信号的心电特征,以得到心电特征图,一条所述导联心电信号得到多张所述心电特征图,每张所述心电特征图的长度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源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源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9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下一篇:拍摄方法、图形用户界面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