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慧物联网综合感知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0334.X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1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邱铁;陈宁;王浩东;李克秋;周晓波;李涛;池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38 | 分类号: | H04W4/38;H04W16/18;H04W76/10;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陈洪娜;孙盼峰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慧 联网 综合 感知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慧物联网综合感知系统及方法,智慧物联网综合感知系统包括数据感知层、连接与传输层、边缘计算层、云计算层和应用层,数据感知层由多个采集不同类型环境数据的传感器设备节点形成,数据感知层将环境监测数据经连接与传输层发送给边缘计算层的边缘计算设备处理,云计算层根据边缘计算设备处理后的数据做融合,分别形成供应用层中不同应用设备执行的指令,实现多层次的物联网综合感知,满足对于物联网中不同类型数据的综合化处理需要,该发明通过在数据感知层中引入自组网机制和针对不同层级传感器设备节点的协同感知监测机制,完成针对数据感知层的监测网络拓扑的部署,提高传感器设备节点之间的监测效率及整个系统的感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物联网综合感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作为融合多学科的复杂综合体,其应用对象正不断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实现万物互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2110121948.2提供了一种基于智慧大脑的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及方法,所述平台包括:初始设置模块,用于设置预设数量台服务器,将服务器进行关联,为服务器设定管理功能;设备连接模块,用于将服务器和与其对应的物联网设备实现连接,使服务器接收到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传输的数据的同时控制物联网设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物联网设备的通信状态数据和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设备运行数据,确定通信状态数据对应第一数据清单和设备运行数据对应第二数据清单;综合管理模块,用于将第一数据清单和第二数据清单导入标准数据库中,并利用导入数据进行综合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个智慧园区、社区、楼宇的全局性分析,确保整个智慧园区、社区、楼宇的正常运行。
但是,上述发明专利申请CN202110121948.2中的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存在一些问题:该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所涉及到的感知层次是单一的,仅局限于获取多个物联网设备的通信状态数据和运行数据;另外,各物联网设备是通过设备连接模块实现与对应的服务器进行连接,但是不同的数据获取模块之间缺少交互,这些数据获取模块无法达到智能化的自学习和自优化,难以实现针对物联网的综合感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不同数据获取模块之间交互需求,并实现多物联网设备综合感知的智慧物联网综合感知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智慧物联网综合感知系统实现的智慧物联网综合感知方法。
本发明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慧物联网综合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感知层,由多个传感器设备节点所形成,各传感器设备节点分别对应监测不同的环境数据;
连接与传输层,由多个无线通信模块所形成,每一个传感器设备节点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无线通信模块,以由位于所有传感器设备节点上的无线通信模块一起形成无线传感网络,连接与传输层与数据感知层相连;其中,连接与传输层接收数据感知层发送来的环境监测数据,该连接与传输层内的所有无线通信模块之间采用自学习拓扑控制机制和层级协同感知节点监测机制;
边缘计算层,由多个边缘计算设备所形成,边缘计算层与连接与传输层相连,接收连接与传输层发送来的环境监测数据;
云计算层,由云计算中心所形成,云计算层与边缘计算层相连,该云计算中心根据边缘计算层内各边缘计算设备所提供的数据实现数据融合处理,分别形成针对不用应用设备的动作指令;以及,
应用层,由多个应用设备所形成,应用层与云计算层相连,各应用设备分别接收云计算中心的动作指令,以执行与自身所接收动作指令相对应的动作。
改进地,在所述智慧物联网综合感知系统中,所述数据感知层中的各传感器设备节点之间采用自组网方法实现数据上传;其中,该自组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0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