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O3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2351.7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3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康思聪;张振涛;王福权;宫密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创美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26;G06F1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格律诗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4 | 代理人: | 王子溟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ase sub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Osubgt;3/subgt;达标约束的环境容量获取方法及装置。所述基于Osubgt;3/subgt;达标约束的环境容量获取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年的环境容量输入参数组;变换环境容量输入参数组中的NOsubgt;x/subgt;系数和/或VOCs系数从而生成环境容量核算参数组;获取空气质量模型;获取基准Osubgt;3/subgt;模拟浓度;获取核算Osubgt;3/subgt;模拟浓度;通过基准Osubgt;3/subgt;模拟浓度与核算Osubgt;3/subgt;模拟浓度获取浓度下降比例;判断是否有一个核算Osubgt;3/subgt;模拟浓度达到第一预设条件且根据该浓度下降比例达到第二预设条件,若有,则获取该核算Osubgt;3/subgt;模拟浓度所对应的环境容量核算参数组。本申请的基于Osubgt;3/subgt;达标约束的环境容量获取方法整个过程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准确,相对于现有技术,节省了物力人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境容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O3达标约束的环境容量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主要城市群的大气污染正由以PM10、PM2.5为特征的单一污染物区域性污染问题快速转变为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为污染特点的大气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大气治理专项措施使得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16~2018年全国PM2.5、PM10、SO2和CO浓度和超标天数比例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O3浓度和超标天数比例却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6.0%,首次超过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比,成为影响京津冀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O3的强氧化性会促进SO2与NO2等气态污染物的氧化反应生成PM2.5,加剧了复合空气污染的程度,同时高浓度O3会严重损坏人体健康和地表生态系统。
其中,所述臭氧是由空气中NOx、VOCs等前体物在高温、强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下,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因此从NOx、VOCs的监测,可以判断出臭氧的变化。
在现有技术中,进行减排方案的拟定均通过人主观进行拟定,没有一个客观的方法进行科学化的拟定,从而出现拟定的减排方案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或者需要多次调整拟定的减排方案的情况出现,浪费人工以及时间。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O3达标约束的环境容量获取方法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O3达标约束的环境容量获取方法,所述基于O3达标约束的环境容量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年的环境容量输入参数组,所述环境容量输入参数组包括NOx参数、VOCs参数、NOx系数以及VOCs系数;
变换所述环境容量输入参数组中的NOx系数和/或所述VOCs系数从而生成一组或多组环境容量核算参数组,当所述环境容量核算参数组为多组时,每组环境容量核算参数组中的NOx系数与其他环境容量核算参数组中的NOx系数不同和/或每个环境容量核算参数组中的VOCs参数与其他环境容量核算参数组中的VOCs参数不同;
获取空气质量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创美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清创美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2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铸机的集中回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制动阀体类自动化加工生产线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