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水预处理衔接装置及深浅层排水衔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3609.5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9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华;陈彦;李文涛;周建华;李昀涛;杜至力;李鲁新;金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4;E03F5/14;E03F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杨中鹤;况小梅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预处理 衔接 装置 深浅 系统 | ||
1.一种排水预处理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渠箱(1)、格栅(22)、过涌渠箱(2)、跌流箱(3)、过流管道(4)以及沉砂池(5);
所述引水渠箱(1)具有可供隧道中的水流进入的进水口(11)以及可供所述水流流出的出水口(12),所述过涌渠箱(2)的进水口(21)与所述引水渠箱(1)的出水口(12)连通,所述引水渠箱(1)用于将所述隧道中的水流引流至所述过涌渠箱(2)中;所述格栅(22)用于对进入至所述过涌渠箱(2)中的水流进行过滤;
所述跌流箱(3)的进水口(31)与所述过涌渠箱(2)的出水口(23)连通,所述跌流箱(3)的出水口(32)与所述过流管道(4)的进口(41)连通,所述过流管道(4)的出口(42)与所述沉砂池(5)的进水口(51)连通,以使经所述过涌渠箱(2)过滤后的水流依次由所述跌流箱(3)、所述过流管道(4)流至所述沉砂池(5)中;
所述过流管道(4)为自所述跌流箱(3)的出水口(32)向所述沉砂池(5)的进水口(51)弯折延伸而成的蛇形结构,且所述过流管道(4)的弯折处为弧形,所述过流管道(4)的弯折处形成的夹角大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预处理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管道(4)具有至少两处所述弯折处,且相邻的两处弯折处的弯折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预处理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处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2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排水预处理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流箱(3)位于所述沉砂池(5)上方,且所述跌流箱(3)沿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所述沉砂池(5)的进水口(51)的中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预处理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渠箱(1)包括第一引水箱(13)以及与所述第一引水箱(13)连通的第二引水箱(14);
所述第一引水箱(13)的入口形成为所述进水口(11),所述第二引水箱(14)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引水箱(13)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引水箱(14)的出口形成所述出水口(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预处理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水箱(14)呈喇叭状,且所述喇叭状的窄口端与所述第一引水箱(13)连通,所述喇叭状的广口端与所述过涌渠箱(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预处理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5)内设置有第一池体(53)和第二池体(54),所述第一池体(53)和所述第二池体(54)通过隔板(55)分隔,且所述隔板(55)自靠近所述沉砂池(5)的进水口(51)延伸至靠近所述沉砂池(5)的出水口(52),以使得所述水流经所述过流管道(4)分别流至所述第一池体(53)和所述第二池体(54)内,所述第一池体(53)具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池体(54)具有第二出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预处理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沙口(5)的进水口(51)呈喇叭状,且所述喇叭状的窄口端靠近所述过流管道(4)并与所述过流管道(4)的出口(42)连接。
9.一种深浅层排水衔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竖井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排水预处理衔接装置;所述沉砂池(5)的出水口(52)与所述竖井的进水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深浅层排水衔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沿所述竖井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所述折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竖井的内壁连接,所述折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竖井的内壁具有可供水流流过的间隙;相邻的两个折流板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360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