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同时对主、副罐加注防冻液的加注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7000.5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3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白宁;付攀峰;史海宾;张继辉;介重阳;陶华龙;郑传奇;王冉;汪志强;李明;于洋;李建立;李俊峰;李林;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2 | 分类号: | B67D7/02;B67D7/42;B67D7/0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绍杰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加注 防冻液 | ||
本发明提供了可同时对主、副罐加注防冻液的加注枪,包括外壳、端面密封和阀芯;所述的外壳下端设置有用于与加注口卡接的夹爪机构;所述的端面密封与加注口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端面密封圈,所述的端面密封外侧还设置有径向密封圈,所述的径向密封圈用于使端面密封与加注口内侧之间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的阀芯中央设置有主加注通道,所述的阀芯底部与主罐加注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主罐密封圈,所述的阀芯与所述的端面密封之间的空腔构成副加注通道,所述的副加注通道与副罐连通;通过副加注通道和主罐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实现主、副罐的完全隔离,进而实现主罐在抽真空作业时,即可对副罐进行加注,有效的减少了防冻液的加注时间,提高了加注节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冻液加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同时对主、副罐加注防冻液的加注枪。
背景技术
汽车在总装线上组装完成后,要将防冻液充注到汽车冷却系统后才能下线。因目前汽车生产速度较快,在总装线上一般120秒以内下线一辆,而因汽车冷却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结构、且内部充满了空气,如不将空气排出则短时间无法将防冻液注入冷却系统,即使能够注入,由于气体压力的存在,防冻液也无法加满。
为此,要采用先利用真空泵将冷却系统的空气抽出,使汽车冷却系统处于真空状态,然后再将防冻液注入。但为了能向汽车冷却系统不断补充消耗掉的防冻液,冷却系统还有一个储存防冻液的、并同主罐相连的副罐。
为了对主、副罐进行防冻液加注,总装线上使用的加注工具为加注枪;如图1所示:现有的加注枪主要由外壳3、端面密封41和阀芯91构成,其中,外壳3下端设置有与加注口1匹配的夹爪机构,用于使端面密封41对加注口1形成良好的密封,为了保证密封效果,端面密封41上还设置有端面密封42圈6;阀芯91在外壳3内可通过复位弹簧或气动机构等上下移动,阀芯91中央设置有加注通道,阀芯91底部与主罐加注口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主罐密封圈8,用于在阀芯91下移时,使阀芯91中央的加注通道与副罐加注口2形成密封结构,以便于对主罐进行抽真空作业,抽真空作业完成后,先对主罐加注,主罐加注完成后,阀芯91上移,使阀芯91中央的加注通道与副罐加注口2形成连通,进而对副罐加注,副罐加注完成后,即完成整个防冻液加注工作。
上述加注枪虽然可实现主、副罐的防冻液加注工作,但是先进行主罐加注、再进行副罐加注的工作模式耗时太长,不能满足现在总装线的生产节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同时对主、副罐加注防冻液的加注枪,以解决现有的加注枪先进行主罐加注、再进行副罐加注的工作模式耗时太长,不能满足现在总装线的生产节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可同时对主、副罐加注防冻液的加注枪,包括外壳、端面密封和阀芯;
所述的外壳下端设置有用于与加注口卡接的夹爪机构;
所述的端面密封与加注口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端面密封圈,所述的端面密封外侧还设置有径向密封圈,所述的径向密封圈用于使端面密封与加注口内侧之间形成密封结构;
所述的阀芯中央设置有主加注通道,所述的阀芯底部与主罐加注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主罐密封圈,用于使主加注通道与副罐之间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的阀芯与所述的端面密封之间的空腔构成副加注通道,所述的副加注通道与副罐连通。
所述的端面密封圈和径向密封圈通过镶嵌的方式固定在端面密封上,所述的主罐密封圈通过镶嵌的方式固定在阀芯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副加注通道和主罐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实现主、副罐的完全隔离,进而实现主罐在抽真空作业时,即可对副罐进行加注,有效的减少了防冻液的加注时间,提高了加注节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70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