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8531.6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许德超;余波平;曾勇辉;罗肃霜;王伟绵;刘洋;卢星星;李芳玲;韩琦;仪修玲;陈鸿芳;金兴良;戴知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 系统 | ||
1.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厌氧池,用于对废水进行反硝化脱氮和有机物水解酸化;
好氧池,用于对所述厌氧池排出的废水进行氧化;
沉淀池,用于对所述好氧池排出的废水进行沉淀;
水输送装置,包括管道组件、水泵和第一排水组件,所述管道组件连接于所述厌氧池与所述第一排水组件之间,所述水泵使所述厌氧池的废水自所述管道组件输送至所述第一排水组件;和/或,所述管道组件连接于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第一排水组件之间,所述水泵使所述沉淀池的废水自所述管道组件输送至所述第一排水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排水组件具有多个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用于位于所述好氧池的废水液面的上方,并与所述好氧池的废水液面分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好氧池的废水液面之间的距离至少在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排水管道,多个所述第一排水管道水平设置于所述好氧池的废水液面的上方,并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排水管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设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排水管道均与所述管道组件相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排水口沿所述第一排水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圆形孔,所述第一排水口的直径在3mm与2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组件具有一个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所述管道组件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排水组件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过滤池,用于污水的过滤;
所述管道组件具有一个进水口、第二出水口与第三出水口,所述管道组件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排水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过滤池相连通;
所述水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以及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以及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管道组件,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三出水口的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具有过滤腔、第一隔板和过滤层,所述第一隔板竖直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腔,以将所述过滤腔分成处理腔与排水腔,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过滤腔的底部分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处理腔与所述排水腔的排水口,所述过滤层填充于所述处理腔,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处理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漂浮件,所述第一漂浮件用于漂浮于所述沉淀池中废水的液面,所述管道组件与所述第一漂浮件相连接,以使所述管道组件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漂浮件同步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具有好氧腔,所述沉淀池具有沉淀腔,所述好氧腔与所述沉淀腔之间具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好氧腔的底部以及所述沉淀腔的底部;
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斜坡,所述斜坡的位于所述沉淀腔的底部以及所述好氧腔的底部,所述斜坡的上顶面为自所述沉淀腔到所述好氧腔倾斜向下设置的污泥导向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具有厌氧腔,所述好氧池具有好氧腔,所述好氧腔与所述厌氧腔之间具有第三隔板;
所述厌氧池还具有至少两个第四隔板和至少一个第五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与第五隔板交错设置于所述厌氧腔,并与所述第三隔板平行设置,并将所述厌氧腔分散多个空腔,远离所述第三隔板的空腔为废水进入的初始空腔;
其中,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三隔板的隔板为所述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的底部与所述厌氧池的底部之间具有废水口,所述第四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五隔板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85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