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0023.1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7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曹高华;郝本华;成汝振;王宪强;李学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79 | 分类号: | F24F11/79;F24F11/77;F24F1/0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吕伟盼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下出风 控制 方法 空调器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空调包括空调主体及下出风模块,下出风模块可取出地安装在空调主体内,在制热模式下,若下出风模块位于空调主体内,则开启下出风风机和电加热装置,控制下出风风机按照第一转速运行并控制下出风模块沿第一出风角度出风;若下出风模块位于空调主体外,则开启下出风风机和电加热装置,控制下出风风机按照第二转速运行并控制下出风模块沿第二出风角度出风;其中,第一转速高于主风机的转速,第一出风角度大于主出风口的出风角度;第一转速低于主风机的转速,第二出风角度根据下出风模块与空调主体之间的距离确定,使空间内的温度上下均衡,避免下部温度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用于调节室内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清新度等,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在空调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冬季制热过程中,由于热空气上浮导致室内下部空间温度低,长期使用会产生空调病,舒适性差。目前常见的调节方式是通过调节出风方向或送风距离以减小室内各处的温差,但调节效果有限,难以实现室内环境各处温度的均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内温度不均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空调包括空调主体及下出风模块,所述下出风模块可取出地安装在空调主体内,所述空调主体设有主出风口,所述空调主体内安装有主风机,所述下出风模块包括下出风风机及电加热装置,所述下出风风机和所述主风机分别独立运行,在制热模式下,
若下出风模块位于空调主体内,则开启所述下出风风机和所述电加热装置,控制所述下出风风机按照第一转速运行并控制所述下出风模块沿第一出风角度出风;
若下出风模块位于空调主体外,则开启所述下出风风机和所述电加热装置,控制所述下出风风机按照第二转速运行并控制所述下出风模块沿第二出风角度出风;
其中,所述第一转速高于所述主风机的转速,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大于所述主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所述第一转速低于所述主风机的转速,所述第二出风角度根据所述下出风模块与所述空调主体之间的距离确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所述主风机的转速为n,所述第一转速为1.1n~1.4n,所述第二转速为0.6n~0.8n。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所述第一转速为4/3n,所述第二转速为3/4n。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所述第一出风角度为所述主出风口的出风角度的1.1~1.3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所述主出风口的出风角度为α,所述下出风模块与所述空调主体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空调所在空间内的最远送风距离为L,所述第二出风角度为(2L-L1)/L*α。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在制冷模式或送风模式下,
若下出风模块位于空调主体内,则控制所述下出风风机按照第三转速运行并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
若下出风模块位于空调主体外,则控制所述下出风风机按照第四转速朝向所述空调主体出风并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关闭;
其中,所述第三转速高于所述主风机的转速,所述第四转速低于所述主风机的转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所述第三转速与所述第一转速相等,和/或,所述第四转速与所述第二转速相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下出风控制方法,在制冷模式或送风模式下,若下出风模块位于空调主体内,则控制所述下出风模块按照第一出风角度出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0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