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V型机的进气接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0121.5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林;余锦海;廖升友;兰升;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16 | 分类号: | F02M35/116;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泽中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管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型机的进气接管结构,包括接管本体、第一进气歧管以及第二进气歧管;接管本体呈三岔结构,接管本体包括总进气接口部、第一出气接口部及第二出气接口部,总进气接口部、第一出气接口部及第二出气接口部分别设置在远离三岔结构的衔接处的一端;第一进气歧管与第一出气接口部连接;第二进气歧管与第二出气接口部连接;其中气流从总进气接口部进入至接管本体,再经第一出气接口部分配给第一进气歧管以及经第二出气接口部分配给第二进气歧管。本发明V型机的进气接管结构为将一进两出集成为一体的异形结构设计,客满足V型机紧凑型布置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发动机制造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适用于小型V型发动机 的V型机的进气接管结构。
背景技术
柴油机进气系统是指空气或增压加热后的空气以尽可能顺畅和均匀的输 送到发动机气缸的进气集合体,而进气接管是承接整车进气系统与发动机进 气歧管的连接成型管。
现有柴油机进气接管一般仅仅作为进气管与中冷器或者空滤器的连接管 路的功能,有些进气接管还根据需要增加加热器、传感器、EGR进气安装等 附带功能。但是对于V型发动机,特别是小型V型发动机,受整机布置空间 限制影响,无法按常规设计两条进气接管单独接出来连接中冷器或者空滤器。 设计进气接管时如单独设计左、右进气接管,并需设计连接胶管连接,不仅 导致空间不足,更容易气体泄漏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 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 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型机的进气接管结构,其能够很好地解决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型机的进气接管结构,包括接管 本体、第一进气歧管以及第二进气歧管;接管本体呈三岔结构,接管本体包 括总进气接口部、第一出气接口部及第二出气接口部,总进气接口部、第一 出气接口部及第二出气接口部分别设置在远离三岔结构的衔接处的一端;第 一进气歧管与第一出气接口部连接;第二进气歧管与第二出气接口部连接; 其中气流从总进气接口部进入至接管本体,再经第一出气接口部分配给第一 进气歧管以及经第二出气接口部分配给第二进气歧管。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总进气接口部包括进气密封面及进气固定螺栓 孔,进气固定螺栓孔环设在进气密封面四周的边缘处,进气密封面的中部具 有总进气口;第一出气接口部包括第一密封面及第一固定螺栓孔,第一固定 螺栓孔环设在第一密封面四周的边缘处,第一密封面的中部具有第一出气口; 第二出气接口部包括第二密封面及第二固定螺栓孔,第二固定螺栓孔环设在 第二密封面四周的边缘处,第二密封面的中部具有第二出气口。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接管本体还包括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道以及第 二出气道。进气通道设置在总进气接口部的内部,进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总进 气口;第一出气道设置在第一出气接口部的内部,第一出气道的一端连通第 一出气口;第二出气道设置在第二出气接口部的内部,第二出气道的二端连 通第二出气口;其中进气通道的另一端、第一出气道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出气 道的另一端在接管本体的中部衔接并连通。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同平面。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与进气密封面不同平 面。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与进气密封面垂直。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气道的一端向第一出气口弯转第一角度 以及第二出气道的一端向第二出气口弯转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均 大于或等于90°。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气道的一端向第一出气口以及第二出气 道的一端向第二出气口均采用圆弧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0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