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岩心扫描的岩溶储层充填物含量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1228.1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5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黄仁春;金民东;李毕松;潘磊;魏全超;朱祥;姜智利;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T3/40;G06F1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张立君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岩心 扫描 岩溶 充填 含量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岩心扫描的岩溶储层充填物含量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获取的岩心划分为多个岩心组;对仅包含一个岩心的岩心组内的岩心的曲面和所包含岩心数量大于一的岩心组内的整体岩心的曲面进行扫描,得到多个岩心图像;将预定数量的岩心图像拼接为一个图版,并对每个图版中的各类充填物、基岩和剩余储集空间所对应的区域进行识别;基于获取的所有图版中的各类充填物区域的总像素值、基岩区域的总像素值、剩余储集空间区域的总像素值和所有图版的总像素值计算各类充填物的含量、基岩的含量和剩余储集空间的含量。根据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岩溶储层充填物含量计算方法无法精确且高效地对岩溶储层内的充填物含量进行统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岩心扫描的岩溶储层充填物含量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岩溶储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资源载体,然而,不同类型的充填物会对岩溶储层起到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准确判定充填物在岩溶储层中的占比,对于分析岩溶储层的剩余储集空间和评价岩溶储层的储渗能力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岩溶储层充填物含量计算方法以肉眼估计法、比较图表估计法和数点法为主。其中,肉眼估计法是指地质科研人员凭借自身的经验直接对实物岩心进行观察,以估计岩心中充填物的含量。比较图表估计法是指地质科研人员通过将岩心与前人发表的填充物含量参考图进行比对的方式来估计岩心中充填物的含量。由此可知,这两种岩溶储层充填物含量计算方法不仅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具有较大的不足之处:一、对地质科研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所得数据的准确度较低。二、方法耗时较长,若要求相对准确地估计岩心圆柱体的每个表面上的充填物占比,需要对每一块岩心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当单块岩心较长或者较重时,人工旋转岩心费时费力。而对充填物或者岩溶储层的评价需要一次性地对数百块岩心进行完整统计,工作量相对较大,实时性和操作性均较低。与肉眼估计法相比,数点法的准确度有所提高,一般误差范围为3~4%。然而,数点法需要将岩心切样并制成最小尺寸为5×5cm的薄片,每个薄片通常需要统计300个点。当需要把误差降低到2%以内时,每个薄片需要统计400个点,而当基岩或充填物的矿物组分含量较高时,每个薄片需要统计上千个点才能将误差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由此导致数点法的耗时量巨大。除此之外,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当基岩中含有细小颗粒(如泥晶基质)时,数点法的误差更大,花费的时间更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实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岩溶储层充填物含量计算方法无法精确且高效地对岩溶储层内的充填物含量进行统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岩心扫描的岩溶储层充填物含量计算方法,所述基于岩心扫描的岩溶储层充填物含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预定数量的岩心;
将所述预定数量的岩心划分为多个岩心组,其中,当一岩心组所包含的岩心数量大于一时,将该岩心组内的所有岩心拼接为一个整体岩心;
对仅包含一个岩心的岩心组内的岩心的曲面和所包含岩心数量大于一的岩心组内的整体岩心的曲面进行扫描,得到多个岩心图像;
将预定数量的岩心图像拼接为一个图版,并对得到的每个图版中的各类充填物、基岩和剩余储集空间所对应的区域进行识别;
获取每个图版中的各类充填物区域的像素值、基岩区域的像素值、剩余储集空间区域的像素值以及该图版的像素值;
获取所有图版中的各类充填物区域的总像素值、基岩区域的总像素值、剩余储集空间区域的总像素值以及所有图版的总像素值;
基于获取的所有图版中的各类充填物区域的总像素值、基岩区域的总像素值、剩余储集空间区域的总像素值以及所有图版的总像素值计算所述各类充填物的含量、所述基岩的含量和所述剩余储集空间的含量。
作为优选的是,所述获取预定数量的岩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1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