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线圈铆接强度试验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2724.9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4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闫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6;G01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圈 铆接 强度 试验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线圈铆接强度试验台,包括台架、设置在所述台架顶部的支撑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台架上的电气柜,在支撑结构上设有检测装置用于进行强度试验;示支撑结构包括位于台架顶面的第一支撑板,在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支撑板,且所述的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平行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表面上还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柱上设有配重块,且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设置;本装置操作步骤简单,采用配重块以“重锤”的方式,根据试验和设计要求进行配重,能够提高试验精确度,降低试验成本,降低对试验环境的要求,适于批量试验,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铝线圈铆接试验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验证设备,具体是一种铝线圈铆接强度试验台。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有色金属原材料价格逐渐走高,尤其是铜线涨价幅度较大的情况下,铝线开始逐渐走进企业和大众的视野。铝线相比铜线来说,在同等质量和直径的前提下,铝线的造价更便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铝自身的质量比铜更轻,可塑性更高,使铝线圈和铜线圈在同等大小下相比,质量更轻;但由于铝的抗拉强度差,并且属于活泼金属,尤其是接头部分在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时会迅速产生氧化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从而影响到线圈电流和电阻。在线圈生产过程中,线圈进行铆接熔断器和引出线工序后,就会缠上高温胶带并准备入壳灌封,若铆接口出现氧化或未完全铆接到位,则会影响线圈电阻值,严重时会导致产品报废。
所以,需要对铆接后的铝线与铆接头进行推拉力和疲劳试验,来验证铆接工序是否符合标准,保证产品合格率。
现有的试验手段,是将线圈铆接头及部分引出线放置在卧式测试台上,操作测试台进行重复推拉动作时,用手持式拉力计来进行推拉力疲劳检测,检测时需人工读取拉力变化读数,并做记录。因重复推拉的次数较少,且由于检测人员的个体差异,读取出的数据会存在误差;而在试验铆接头的其他试验参数时,则需要将线圈取下测试台后,再连接在电阻测试仪上等额外检测设备进行试验,在移动线圈的过程中亦会产生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线圈铆接强度试验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线圈铆接强度试验台,包括台架、设置在所述台架顶部的支撑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台架上的电气柜,在支撑结构上设有检测装置用于进行强度试验;
所示支撑结构包括位于台架顶面的第一支撑板,在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支撑板,且所述的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平行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表面上还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柱上设有配重块,且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第三支撑板,且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位于第二支撑板上表面上的步进电机和电阻测试仪;所述步进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第二支撑板的表面,所述电阻测试仪固定在第二支撑板的表面,且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电阻检测仪与所述PLC电连接;
所述支撑结构还具有导向固定装置用于待测元件的导向定位,导向固定装置包括位于第三支撑板上表面的滑轨,且所述滑轨与所述第三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滑轨上设有可自由移动的两个滑块,在两个滑块上分别设有左夹具和右夹具,其中右夹具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在每个滑块后方设有用于驱动其在滑轨上移动的固定旋转把手;所述固定旋转把手与所述第三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左夹具与所述配重块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数显式压力表电连接;
所述电气柜内部设有PLC和步进电机驱动器,所述电器柜门上设有工控电脑、指示灯、按钮和数显式压力表,且所述工控电脑、指示灯、按钮和数显式压力表均与电气柜垂直设置;所述工控电脑、指示灯、按钮和数显式压力表均与所述PLC电连接;
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铝线圈铆接头两端及部分引出线固定在左夹具与右夹具之间的活动区域,并调整好铆接头与夹具的距离后,夹紧夹具并旋转固定旋转把手,将铝线圈试验部分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波,未经杨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2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