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型-数据混合驱动的电网预想故障评估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2815.2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2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俞耀文;韩东海;舒欣;曹侃;姚伟;何顶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G06F30/27;G06K9/62;G06Q10/00;G06Q50/06;G06F111/10;G06F113/04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祝丹晴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型 数据 混合 驱动 电网 预想 故障 评估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模型-数据混合驱动的电网预想故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电网结构参数和历史负荷数据样本;
对于每个历史负荷数据样本,根据所述电网结构参数建立CSCOPF模型,基于故障筛选算法求解CSCOPF模型得到有效预想故障集;其中,所述有效预想故障集之内的预想故障为有效预想故障,其余预想故障为无效预想故障;
以历史负荷数据作为特征,预想故障的有效状态作为标签,建立多标签分类kNN算法的训练集;
采用多标签分类kNN算法,对实时负荷数据样本的预想故障有效状态进行在线评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预想故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求解CSCOPF模型得到有效预想故障集包括:
步骤2-1:建立CSCOPF模型;所述CSCOPF模型包括一个主问题和多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各自对应一种预想故障,所有预想故障对应的子问题构成子问题集合;
步骤2-2:计算主问题,得到最优解对应的正常工况下的机组发电量;
步骤2-3:将主问题中求出的所述正常工况下的机组发电量代入子问题,求解所述子问题集合中所有的子问题的目标函数;
步骤2-4:判断所有子问题的目标函数是否都为0或者所述子问题集合为空,若是,则模型求解完成,添加到主问题中的预想故障的集合就是有效预想故障集;
否则,将目标函数不为0的子问题从子问题集合中移除,对应的预想故障加入到有效预想故障集中,返回步骤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网预想故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问题以正常工况下的总发电成本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为传输线容量、机组发电量上下限、节点潮流平衡和机组爬坡变化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网预想故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主问题的目标函数描述为:
其中,Cg(·)表示机组g的发电成本函数,pg,0表示正常运行工况下的机组g发电量;
传输线容量约束为:
fl,c表示传输线l在预想故障c下的功率,表示传输线l在预想故障c下的最大传输功率,Xl是传输线l的阻抗;θα(l),c、θβ(l),c分别表示在传输线l上输出潮流和接收潮流的节点在预想故障c下的电压相角;Sa表示加入主问题的有效预想故障集,初始状态下Sa为空集;c=0时表示无故障工况,c=1,2,...,L时表示传输线断路,c=L+1,L+2,..L.,+时表示机组掉线;
机组发电量上下限约束为:
pg,c表示发电机组g在预想故障c下的发电量,分别表示机组开启时的发电量下限和上限;
节点潮流平衡约束为:
其中Di表示节点i上的负荷,表示节点i上的所有发电机组在预想故障c下的总发电量,表示预想故障c下从节点i输出的潮流,表示预想故障c下输入节点i的潮流;
机组g在预想故障c下的爬坡上升约束和爬坡下降约束为:
tc表示对预想故障c下的机组发电量进行调整的最大允许时间,Rg表示机组g的最大爬坡速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网预想故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问题的目标函数为:
子问题的约束条件为:
其中,子问题的优化目标是最小化松弛变量,分别表示松弛机组g爬坡上升和爬坡下降约束的松弛变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28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和烙画
- 下一篇:一种能够连续焊接的电磁焊接组合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