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急照明电路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3731.0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8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范新愿;冯润渊;黄丕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晶导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10 | 分类号: | H05B47/10;H05B47/155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羚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急 照明 电路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急照明电路及装置,同时设置有两种不同的灯珠负载,在恒流源电路能够提供稳定电流的情况下,恒流源电路、第一灯珠负载与第二灯珠负载三者形成闭合回路,可通过第一灯珠负载以及第二灯珠负载实现正常的照明操作。当恒流源电路不能提供稳定电流时,应急电池组启动作为电源,此时应急电池组、开关控制装置以及第二灯珠负载之间形成闭合回路,在应急电池组的作用下第二灯珠负载启动照明,实现应急照明操作。上述方案,将正常照明与应急照明结合起来,在有外部电源时可通过外部电源实现正常照明,而在没有外部电源供电的情况下,又能够切换为应急电池组供电,实现应急照明,能够有效简化应急照明方案的电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急照明电路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称为应急照明。应急照明是现代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的重要安全设施,它同人身安全和建筑物安全紧密相关。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或其它灾难,电源中断时,应急照明对人员疏散、消防救援工作,对重要的生产、工作的继续运行或必要的操作处置,都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用来进行应急照明的方案很多,但这些方案中应急照明与正常照明是分开的,应急照明电路中的电池充电也由单独的电路供电,并且电路检测芯片也采用专门的集成芯片,导致整个应急照明方案的电路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应急照明方案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应急照明电路及装置。
一种应急照明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第一灯珠负载、第二灯珠负载、开关控制装置和应急电池组,所述恒流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灯珠负载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控制装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灯珠负载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灯珠负载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控制装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灯珠负载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恒流源电路的第二端,所述恒流源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控制装置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灯珠负载的第三端,所述应急电池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装置的第二端,所述开关控制装置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应急电池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灯珠负载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灯珠负载和所述第二灯珠负载用于当所述恒流源电路输出恒定电流时,开启进行照明;所述开关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恒流源电路未输出电流时,所述开关控制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控制装置的第三端导通,将所述应急电池组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第二灯珠负载,以使所述第二灯珠负载开启进行应急照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整流桥、第一滤波电容、限流芯片、可调电阻和放电电阻,所述整流桥用于接入外部交流电源,所述整流桥连接所述限流芯片和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可调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限流芯片,所述可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可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恒流源电路的第一端,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恒流源电路的第二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流源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储能电感,所述可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一端,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可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二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流源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电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流源电路还包括保险丝,所述整流桥通过保险丝连接外部交流电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珠负载包括两个以上的灯珠,各所述灯珠串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灯珠负载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灯珠串,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灯珠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灯珠串的第一端且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二灯珠负载的第三端,所述灯珠串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灯珠负载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晶导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晶导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