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压延膜收膜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3979.7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0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梁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孟 |
主分类号: | B65H23/16 | 分类号: | B65H23/16;B65H23/038;B65H20/02;B65H18/02;B65H19/26;B29C4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32900 江西省九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压延 膜收膜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VC压延膜收膜机构,包括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两侧的支撑底架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疏导机构,两组所述疏导机构两侧的支撑底架顶端固定安装有调校机构,其中一组所述调校机构一侧的支撑底架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底架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卷机构,所述支撑板远离调校机构的一侧设有和收卷机构配合使用的稳压裁切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却机构,对PVC压延膜进行稳定的疏导,并在PVC压延膜疏导的过程中,对接触在第一输料辊、第二输料辊表面的PVC压延膜进行冷却,便于后续PVC压延膜的收卷,有效提升了PVC压延膜的收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压延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VC压延膜收膜机构。
背景技术
PVC压延薄膜是通过压延工艺制得的,压延是将受热的聚氯乙烯塑料通过一对或多对相向旋转的水平辊筒的间隙,使物料承受挤压、延展作用,而成为具有一定厚度、宽度和表面光滑的薄型制品的过程,特点是产量高,质量好,PVC压延薄膜在塑料棚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此外其在盐田苫盖、工业包装、电工绝缘、充气膜制品、灯箱广告、工程防水、日用品包装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PVC压延膜在压延后,需要使用收膜机构对PVC压延膜进行收卷,然而现有的PVC压延膜收膜机构,缺乏对PVC压延膜的冷却机构,为了保证PVC压延膜收卷时处于冷却状态,通常将压延机和收膜机构设置一定的较远距离,使PVC压延膜置于空气中进行自动冷却,这种PVC压延膜的收卷方式,PVC压延膜的冷却效率较低,且置于空气中的PVC压延膜在输送的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发生位移或是卷绕,影响了后续PVC压延膜的收卷作业,为此,我们提出一种PVC压延膜收膜机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VC压延膜收膜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VC压延膜收膜机构,包括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两侧的支撑底架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疏导机构,两组所述疏导机构两侧的支撑底架顶端固定安装有调校机构,其中一组所述调校机构一侧的支撑底架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底架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收卷机构,所述支撑板远离调校机构的一侧设有和收卷机构配合使用的稳压裁切组件。
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机构外框,所述机构外框底端和支撑底架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所述机构外框的上部开设有呈对称分布的输料槽,所述机构外框的内壁上端转动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第一输料辊,所述机构外框的中部下端转动安装有和第一输料辊配合使用的第二输料辊,所述机构外框的一侧下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两组所述第一输料辊的一端延伸出机构外框的一侧并固定套设有皮带轮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输料辊的一端中部固定安装,所述第二输料辊和其中一组第一输料辊之间设有齿轮组,所述机构外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下端固定安装有疏风泵体,所述疏风泵体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多通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料辊和第一输料辊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输料辊的一侧开设有疏风横槽,所述疏风横槽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中固定安装有疏风筒,所述第一输料辊中开设有呈等距离分布的多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和疏风横槽之间均开设有和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组的疏风通槽,所述环形槽的外侧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组出风槽,所述多通管和疏风筒之间固定安装有疏风软管,所述疏风筒远离疏风软管的一侧开设有多组疏风孔。
优选的,所述疏导机构包括疏导支架,所述疏导支架的底端和支撑底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所述疏导支架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导料辊,两组所述导料辊和输料槽的位置水平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孟,未经梁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9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UART通信协议的共享电动车
- 下一篇:掺水流程组合井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