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棉散纤维无前处理染色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4180.X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翟东升;孙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38 | 分类号: | D06P1/38;D06P1/673;D06P3/66;D06P5/02;D06P5/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孝婷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棉 纤维 无前 处理 染色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棉散纤维无前处理染色工艺,属于纺织工业散纤维染色技术领域。所述工艺包括染色和后处理步骤。本发明在对纯棉散纤维品种进行染色时,省去了前处理步骤,为了提高纤维渗透性,利于染色,使用高效渗透剂对纤维处理后不排水,直接加入染料进行同浴染色;该项生产技术可以缩短纯棉散纤维品种染色流程,节约用气、用电,减少助剂的消耗,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减少棉纤维强力的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棉散纤维无前处理染色工艺,属于纺织工业散纤维染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色纺纱能实现白坯、筒纱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色纺工艺由于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缩短了后道加工企业的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相对于采用“先纺纱后染色”的传统工艺,色纺纱产品性能优于其它纺织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色纺纱中使用的染色散纤维大多为中深色,对白度、艳度基本没有要求,常规的氧漂前处理或酶处理,虽然能够去除棉纤维中的杂质,提高纤维渗透性及白度,但生产工艺繁琐,成本较高,质量过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棉散纤维无前处理染色工艺,能够省略前处理过程,只用渗透剂对棉纤维进行处理,直接同浴染色,缩短纯棉散纤维品种染色流程,节约用气、用电,减少助剂的消耗,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减少纤维强力的降低。
本发明所述的纯棉散纤维无前处理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染色过程:放入纯棉散纤维,入常温水,浴比为1:6~16,完后向主缸内加入渗透剂1-3g/L,60℃保温10min,不排液,直接向主缸内加入活性染料,保温10-20min,向主缸内加入元明粉,元明粉浓度为10-80g/L,60℃保温15-30min,向主缸内加入纯碱,纯碱的浓度为10-30g/L,保温60min后排液;
(2)后处理过程:浴比为1:6~16,入热水,向主缸内加入皂洗剂1-2g/L,升温至98℃保温15min后排液,根据活性染料浓度,选择1-3次皂洗;入温水,依次向主缸内加入醋酸0.5-0.6g/L、柔软剂2.5-3.5%和固色剂3-5%,50℃保温20min,排液。
步骤(1)中所染纯棉散纤维为梳棉后的棉网状态或棉条状态,纤维装入散纤维染色专用笼中,密度为0.2-0.3g/cm3,并保证笼内纤维各处密度基本均匀一致,表面无明显凹凸不平现象。
步骤(1)所述的染色过程中,活性染料为乙烯砜型染料、均三嗪型染料或双活性基型染料等,例如:雅格素红-6BN、雅格素藏青-GN、雅格素黄-4RN、活性红-K-3BS 150%、活性蓝-K-HL、活性黄-K-3RS 150%、活性蓝-BLN、活性深兰-NBBF、活性艳黄-3GF、活性黑-SRFD180%等等中的1-3种。同时,考虑染料配伍性,不同类型染料不可混用。
步骤(1)所述的染色过程中,染机泵速根据密度不同可调节泵速为50%-80%。
步骤(1)、(2)所述的染色及后处理工艺过程中,活性染料为均匀10min加入、纯碱为均匀30min加入,其余助剂均直接加入,其余助剂是指渗透剂、元明粉、皂洗剂、醋酸、柔软剂和固色剂。
步骤(1)、(2)所述的染色及后处理工艺过程中,常温水温度为20-30℃、温水温度为45-55℃,热水温度为80-90℃。
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工艺合理利用渗透剂对棉纤维的渗透效果和耐盐碱稳定性,较常规纯棉散纤维染色工艺,流程短,降强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省去了前处理步骤,使用渗透剂对纤维处理后不排水,直接加入染料进行同浴染色,提高纤维渗透性;可以缩短纯棉散纤维品种染色流程,节约用气、用电,减少助剂的消耗,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减少棉纤维强力的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41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