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液体快速采收微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5304.6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何禧梦;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N1/0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650093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液体 快速 采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快速采收微藻的方法,包括:用BG‑11液体培养基培养微藻;待微藻培养至稳定期后,加入2‑吡咯烷酮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促进微藻细胞絮凝;该离子液体添加的浓度分别为20mg/L、50mg/L或100mg/L;测定藻液OD值,计算絮凝效率。本发明环境污染较小,且培养基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采收成本较低,可以大规模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藻絮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子液体快速采收微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藻能够合成多种重要的产品,如多不饱和脂肪酸、虾青素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也可用来生产可再生清洁能源如生物柴油,还可作畜牧水产养殖的饲料和饵料。微藻具有光合效率高、细胞增殖快、生产周期短,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且不占用农业用地,不与人争夺粮。
无论是获得藻细胞本身作为饵料和营养品,还是提取微藻胞内的高价值产品,都必须将藻细胞与培养基分开,因此都需要利用采收技术获得藻细胞。但微藻密度低、比重与培养基接近、细胞带同种电荷,导致采收困难、高能耗及高成本,促使微藻细胞絮凝是最为通用的采收方法。
目前常用的微藻细胞絮凝方法是添加多价金属阳离子作为絮凝剂,但其对微藻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还会导致水体产生二次污染的情况,使微藻采收后的水体无法再次使用。找寻一种效率高、环境友好、成本低的微藻细胞絮凝采收方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液体快速采收微藻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快速采收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用BG-11液体培养基培养微藻,接种量为4×106cell/L,接入装有300mL培养液/500mL锥形瓶中,25℃,光照强度为3500lux,150rpm摇床培养;
2)待微藻培养至稳定期后下架,准备絮凝;
3)将培养好的藻液倒入1L烧杯中,加入2-吡咯烷酮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的浓度分别为20mg/L、50mg/L或100mg/L;
4)将烧杯中的藻液混匀后,测定750nm波长下的吸光度。
5)通过下式计算絮凝效率:
絮凝效率=100×(A-B)/A
式中,A为不添加离子液体的微藻液体吸光度;B为添加离子液体后的微藻液体吸光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2-吡咯烷酮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采收微藻,絮凝效率同FeCl3,Al2(SO4)3等常用的多价金属阳离子絮凝剂不相上下,满足技术上的需求。相比于多价金属阳离子絮凝剂采收微藻,具有环境友好,不产生水体二次污染,且培养基可重复利用,在节能环保的同时,还可降低微藻的养殖成本,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和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2-吡咯烷酮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在不同添加浓度下,微藻细胞絮凝效率;
图2是多价金属阳离子絮凝剂对微藻细胞的絮凝效率;
图3是本发明2-吡咯烷酮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添加使用采收微藻后,培养液重复使用培养微藻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53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