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排队管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6001.6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7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晶华;朱怀武;车瀚钰;张晓峻;王佳欢;吴婧雯;张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11/00 | 分类号: | G07C11/00;G06V40/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排队 管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排队管理装置及方法,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为现存不良的排队秩序公开一种解决方法与配套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模块、伸缩模块、显示模块及人脸识别模块。所述底座模块分别与伸缩模块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伸缩模块与人脸识别模块连接。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无人监督的排队窗口,引导排队者自觉有序排队,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并结合理论与装置给出了具体的排队编号原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队管理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排队管理装置及方法,属于人脸识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相比工业时代进一步削减重复性和单一功能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加速了人类世界走向虚拟化的进程。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涉及多交叉学科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该技术通过处理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到的特征信息,从而实现对样本人脸的匹配与分类。现有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排队秩序的管理还很少,大部分都是用隔离绳、隔离通道、排队警示线及单人转盘等纯物理方法,因此无法充分解决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无人监管窗口的排队秩序问题,例如人们排队领取社区团购的物品,菜品自选的无人售卖餐厅等。这些都需要人们在道德方面拥有较高的排队素养,同时也应该使用基本的排队装置来保证高素质排队者的权益,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维护好排队方面的社会秩序。
专利CN108877024B公开了一种共用文明排队系统及其排队方法,通过设置若干隔离结构,并在排队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装置与输出检测器,隔离结构还包含一系列装置来防止排队异常状况以引导行人文明有序排队,但该排队系统占地面积稍大,还有可能会破坏现场环境。
专利CN111127847A通过光网发射模块与光网区域编号模块给出了一种防插队系统及方法。该发明虽然占地面积小,不会破坏现场环境,但据其权利要求2所述内容,当光线有损,则判断为违规对象穿越走廊。根据这一规则,第一,无法适用于当已排队对象离开,光线有损时,潜在违规人员趁机插队,当越来越多的人清楚规则后,此排队管理方法及方法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第二,未给出具体编号原理,只凭光线有损就给出插队这一项结果,未从本质上来解释插队;第三,由于摄像头的自身光学参数限制,当后方超出人脸置信范围时,管控效果也会减弱。
专利CN111833509A公开了一种智能排队管理方法,通过采集用户的通信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根据所述业务类别加入预设范围内的排队列表并依次编号。该专利根据排队编号与当前业务办理编号的差值来设置阈值以高效管理排队,虽不会破坏现场环境,采集信息后的排队理论也较完备,但无法保证人流量大时,采集生物特征时有人插队,同时这种分区排队装置的适用场景也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排队管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排队管理方法及装置,包括:底座模块、显示模块、伸缩模块及摄像头模块。所述底座模块由两根圆柱、三脚架及滑轮组成,第一根圆柱的底部连接三脚架,上半部分与显示模块连接,顶端与伸缩模块连接,第二根圆柱底部与滑轮连接,顶部也与伸缩模块连接,伸缩模块由可伸缩的三根圆柱组成,第一根圆柱外表面附有滑轨,通过滑轨与人脸识别模块连接,人脸识别模块包括摄像头、激光测距装置、照明单元、通讯单元、角度传感器、喇叭、存储单元及处理单元。
所述底座模块,优选的,除了用于支撑显示模块、伸缩模块及移动人脸识别模块,还包括底座模块提供用电接口,方便从内部线路为其他模块供电,减少杂乱的外部线路;
所述显示模块,优选的,除了用于接受人脸识别模块处理的信息来展示队列实时状况,并生成当前队列表单,还包括当有人插队时,突出放大此人在屏幕中的图像,屏幕上未利用的部分还可用来播放商业活动文案;
所述伸缩模块,优选的,用于当队列长度大于人脸识别模块的置信范围时,根据队列长度需要来移动人脸识别模块以扩大置信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60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