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介入式动态监测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6139.6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0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威;袁博文;田相轩;何新华;金丽亚;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沃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20 | 代理人: | 赵瑜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介入 动态 监测 软件 可靠性 度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介入式动态监测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方法,涉及软件可靠性度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读取进程列表,选择需要监测的进程;S2,对目标进程注入钩子;S3,截获目标进程的相关信息;S4,记录目标进程的操作信息;S5,确定目标进程的可靠性度计算方法。本发明通过读取进程列表,选择需要监测的进程,对目标进程注入钩子,截获目标进程的相关信息,记录目标进程的操作信息,确定目标进程的可靠性度计算方法,实现对软件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可以统计出不同功能模块的运行次数和失效次数,据此可以计算出各个功能模块的可靠度,该度量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软件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可靠性度量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非介入式动态监测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方法。
背景技术
软件可靠性是软件质量中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如何保证开发出来的软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水平已经成为软件研制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以软件可靠性度量为基础。
软件可靠性度量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确定软件可靠性要求,并以此作为验收软件产品时的可靠性依据。在软件设计阶段,主要通过采用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来完善软件设计。在软件测试阶段,通过可靠性测试及早发现和改正软件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高可靠性水平,通过测试过程中收集到的失效数据,对软件可靠性水平进行估计。在软件投入使用后,通过收集软件的失效数据,对软件可靠性进行评估。
上述各个阶段的可靠性评估都是将软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但实际上软件是多个相对独立功能的集合体,且各个功能的运行概率并不均等,如果日常的运行没有涉及有问题的功能模块,则软件就不会失效,如果经常涉及有问题的模块,则软件表现出频繁失效,据此计算的软件可靠度会差异很大,这也是人们对软件可靠性度量结果不信任的主要原因。
检索中国发明专利CN109828925 A公开了一种基于软件网络结构特征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方法,属于软件复杂网络技术领域。首先获取目标软件的完整的软件源代码,构建软件网络,其次对软件网络中的模块进行重要性计算,识别出重要模块;然后,对每个重要模块的结构复杂性、代码复杂性、接口复杂性和变更频率进行计算,再进一步计算软件的结构可靠性风险、代码可靠性风险、接口可靠性风险和变更可靠性风险;最后,综合四个方面的风险来度量软件可靠性,计算的软件可靠性的值越大,软件可靠性风险越高。通过方法不需要耗时耗力的可靠性测试,不需要执行软件可靠性测试,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资源,解决了现有软件模块可靠性难以评估的问题,并能够定位到高风险模块具体位置。但其仍存在用户操作数据和失效数据难以采集的技术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非介入式动态监测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方法,通过对软件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可以统计出不同功能模块的运行次数和失效次数,据此可以计算出各个功能模块的可靠度,该度量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软件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能够基于非介入式动态监测解决用户操作数据和失效数据难以采集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非介入式动态监测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读取进程列表,选择需要监测的进程;
S2,对目标进程注入钩子;
S3,截获目标进程的相关信息;
S4,记录目标进程的操作信息;
S5,确定目标进程的可靠性度计算方法;
其中,步骤所述S3,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1、利用系统结构化异常处理机制,为待测软件设置故障处理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6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