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7675.8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峰;赵广伟;林昌;王守伟;姜居怀;李稳;张超;邵士峰;郑强;杨文波;陈锡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泗水县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地址: | 2732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力系统 负荷 调控 方法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用户群需调整的负荷量,所述用户群包括多个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多台用电器;获取所述用户端中所述用电器的备用容量和预设的负荷调控级别;根据所述用电器的备用容量和所述负荷调控级别,计算所述用户群中不同负荷调控级别的可调控负荷;分别在各用户端将其对应的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最大备用容量转换为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实际备用容量;可快速有效地调控电力系统的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扩展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电力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在电力系统可靠性受威胁时,电力用户端接收到供电方发出的诱导性减少负荷的直接补偿通知或用电成本上升的信号后,改变其固有的用电状态,可达到减少或者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从而保障电网稳定,并短期抑制用电成本上升。在目前的电力系统中,通常通过调控中心制定各用电器的响应用电状态,以达到平衡电力系统负荷、减少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压力的目的。
传统的负荷调控方式主要是通过有序用电的方式,该调控方式为减少高峰负荷,用户通常需要全天停电,负荷调控的方式过于粗放,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影响售电,且传统的负荷调控方式在实施时,例如在实行错峰、限电措施时,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开展,可能对单位用电价值较高的用户产生不利后果,因此,传统的负荷调控方式效益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方法和系统,本公开能够大幅降低电力系统的处理负担,提高负荷调控速度,并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当前用户群需调整的负荷量,所述用户群包括多个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多台用电器;
获取所述用户端中所述用电器的备用容量和预设的负荷调控级别;
根据所述用电器的备用容量和所述负荷调控级别,计算所述用户群中不同负荷调控级别的可调控负荷;
分别在各用户端将其对应的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最大备用容量转换为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实际备用容量;
分别在各用户端获取各负荷调控级别下各用电设备的实际备用容量的总和,生成各负荷调控级别的总备用容量;
分别在各用户端接收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信号,并根据接收的负荷调控信号和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总备用容量,获取用于调控各用户端对应的用电设备的用电量的负荷调控导则;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所述公式分别在各用户端将其对应的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最大备用容量转换为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实际备用容量:
其中,其中,l为负荷调控级别的标号,i各用电设备的标号,为标号为i的用电设备在l负荷调控级别下的实际备用容量,为标号为i的用电设备在l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最大备用容量;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用户用电信息、用户参与优先级自动生成负荷调控策略,所述负荷调控策略是以用户为单位的针对用户下负荷调控设备的调控策略;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参与优先级由用户类型、参与负荷调整次数与参与的负荷调整量均值计算得到,所述参与的负荷调整量均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Pn是用户每次参与的负荷调整量,n是用户历史参与负荷调整次数。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泗水县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泗水县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6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