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7973.7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应征;鲁崔涛;张宏宇;肖健;胡斐;徐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N1/05;A61N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6 | 代理人: | 张攀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刺激 超声 大分子 药物 递送 系统 | ||
1.一种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包括:
超声装置、输送装置、微针装置、固定装置、调控装置和低频脉冲交流电刺激装置,所述的超声装置、输送装置、微针装置、固定装置、调控装置和低频脉冲交流电刺激装置之间采用模块化组合,能够拆卸和替换,所述的低频脉冲交流电刺激装置与所述的微针装置电连接;所述的输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的微针装置输送大分子药物;所述的微针装置用于将所述的大分子药物通过患者左右耳后的淋巴结送入患者体内;所述的超声装置发出的超声波和所述的低频脉冲交流电刺激装置发出的低频脉冲交流电用于刺激和促进所述的生物大分子药物渗透进入淋巴通路;所述的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固定于患者头部;所述的调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的固定装置与患者的耳后淋巴结接触的角度、所述低频脉冲交流电的刺激强度以及所述超声波的频率和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采用缚带和人体工学支架方式将所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固定于患者头部,所述的缚带采用搭扣、系结或松紧带方式固定所述的人体工学支架,所述的人体工学支架符合耳部和颈部形貌特征,保证所述的微针装置贴合在患者的耳后淋巴结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频脉冲交流电刺激装置发射50~600Hz的脉冲电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装置的超声频率为50~400KHz,超声强度为0.5~1.0W/m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频脉冲交流电刺激装置和所述的超声装置交替发挥作用,每项装置作用时间5~30s,通过交替的低频脉冲交流电刺激和超声,促进生物大分子药物在淋巴系统中的传输作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多孔海绵、输送泵、微导管和储液器,所述的多孔海绵设置在所述微针装置与所述的低频脉冲交流电装置之间;所述的输送泵和所述的储液器通过所述的微导管相连通,所述的储液器中容纳有所述的大分子药物;所述的输送泵处于工作状态时,使所述大分子药物在所述的微导管中传输,驱动所述大分子药物从所述的储液器传输到所述的多孔海绵中,并通过所述的多孔海绵进入所述的微针装置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针装置是由矩阵排列的具有中空结构的微针组成,所述的微针的长度为250~650μm,所述的微针的内孔径为12~24μ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针的长度为450μm,所述的微针的内孔径为18μ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控装置还用于控制所述的输送泵的流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合电刺激和超声的大分子药物入脑递送系统适用于生物药物、中药和/或化学药物的W/O型乳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9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