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棒热锻红冲快速加工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8464.6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3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方迪江;方田;王守业;赵志全;田进;陈天宝;郑秋枫;姚泳良;周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斯特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6 | 分类号: | B21D37/16;B21D22/02;B21D43/02;B21D43/00;B21D4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棒热锻红冲 快速 加工 装置 方法 | ||
一种铜棒热锻红冲快速加工装置,包括铜棒自动加热装置、铜棒输送夹取装置和冲床,所述的铜棒自动加热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相互配合的铜棒阶梯上料机和超音频加热炉;所述的铜棒阶梯上料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料斗、铜棒阶梯上料装置和铜棒输送装置;所述的铜棒输送装置输出的铜棒配合进入位于超音频加热炉上的玻璃管;所述的铜棒输送夹取装置包括第二链条输送机和机械手臂;所述的第二链条输送机上设有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传动链以及传感器。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效率更高的铜棒热锻红冲快速加工装置,红冲过程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同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棒热锻红冲快速加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冲压工艺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它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
红冲工艺像精锻加工那样将金属坯料加热后放在模具内成形,但是红冲除大型红冲件外一般都是一次性成形,而精锻一般为几次压力成形。红冲工艺与热挤压相比较,金属坯料同样需要加热,热挤压的模具与冷挤压的模具基本上相同,金属材料在模腔内的流动较为简单,成形的零件形状,大多数与冷挤压零件差不多,偏向较为简单形状的零件成形,而红冲模具的结构比热挤压模具要复杂,结构特点是冲压方式与型腔模的成形方式有机结合,它不仅能在压力机上挤压成型腔式挤压模,而且能一次性实行多方位的脱模动作,它在足够强大的压力下,迫使金属材料在模腔内通过复杂的流动,挤压成像型腔模(注射模)那样形状的复杂零部件。
我国模具红冲行业大多数采用人工上料、定位、加工、取料的方式,每次冲床工作前,工人把完成加热的材料放进冲床内,待冲床下压工作完成之后,再由工人取出,人工操作有可能出现由于长时间工作导致体乏等人为原因使产品出现残次品,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产品在车间内不可避免的会在表面上出现异物,在加工前如不能及时清理掉,表面会出现损坏性压痕,影响产品质量;同时此种用人工上料、取料的方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时常会出现烫伤甚至将人手压断致残等工伤事故。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何提高铜棒热锻红冲快速加工装置的使用效率以及如何避免工人受伤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效率更高的铜棒热锻红冲快速加工装置,红冲过程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同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一种铜棒热锻红冲快速加工装置,包括铜棒自动加热装置、铜棒输送夹取装置和冲床,所述的铜棒自动加热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相互配合的铜棒阶梯上料机和超音频加热炉;所述的铜棒阶梯上料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料斗、铜棒阶梯上料装置和铜棒输送装置;所述的铜棒输送装置输出的铜棒配合进入位于超音频加热炉上的玻璃管;所述的铜棒输送夹取装置包括第二链条输送机和机械手臂;所述的第二链条输送机上设有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传动链以及传感器。
所述的铜棒阶梯上料装置包括内板驱动系统和外板驱动系统;所述的内板驱动系统包括第三内板以及第一连接座连接的第一驱动气缸、第一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所述的外板驱动系统包括第二连接座连接的第二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一外板、第二外板、第三外板;所述的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三外板和第二外板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
所述的第一内板和第一外板贴合,第一内板顶部设有第一内斜面,第一外板顶部设有第一外斜面;所述的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贴合,第二内板顶部设有第二内斜面,第二外板顶部设有第二外斜面,第三内板和第三外板贴合,第三内板顶部设有第三内斜面,第三外板顶部设有第三外斜面。
所述的机架两侧设有导向柱,导向柱一端底座与机架固定连接,导向柱另一端与第一内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斯特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斯特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8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