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1135.7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1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沛尧;赵德胜;陈波;王钰;应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42 | 分类号: | B01D61/42;C07D307/6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闲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5 | 代理人: | 张勋斌 |
地址: | 152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生素 双极膜 酸化 生产工艺 装置 | ||
1.一种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向多级串联的双极膜电渗析膜堆的第一级酸室中通入VCNa水溶液,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双极膜促进水解离出的氢离子与留在此处的VC负离子结合生成维生素C,得到的第一级酸室转化液通入下一级酸室中继续转化,依次进行至最后一级酸室,经过最后一级转化得到富含维生素C的产物液;
(2)向第一级酸室所对应的第一级碱室中通入水或稀NaHCO3溶液,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双极膜促进水解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与透过阳膜迁移而来的钠离子在碱室中汇聚成为NaOH水溶液,得到的第一级碱室转化液与CO2进行中和反应后再通入下一级碱室中继续转化,依次进行至最后一级碱室,经过最后一级转化得到含有少量VCNa的NaHCO3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双极膜电渗析膜堆串联的级数为2~6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酸室中通入的VCNa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35 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碱室中通入的NaHCO3溶液浓度为0.1~2 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膜堆所用的电压为20~25V,电流密度范围为40~100 mA/cm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密度范围为40~80 mA/c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一级的酸室和碱室溶液自循环运行,当碱室NaOH浓度达到2~3wt%时,碱室转化液与CO2进行中和后进入下一级,酸室转化液直接进入下一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最后一级酸室溶液的电导率降至5 mS/cm时,停止转化,后续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深度酸化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古龙酸甲酯的酯转工艺:
古龙酸甲酯与NaHCO3进行酯转反应,生成VCNa和CO2;
所生成的VCNa溶解后进入步骤(1)的第一级酸室进行转化,所生成的CO2用于步骤(2)的中和反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得到的含有少量VCNa的NaHCO3水溶液蒸发结晶后,套用至所述酯转工艺。
11.一种维生素C的双极膜酸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阳电极、阴电极、极膜和位于两级之间的多对并联的双隔室重复单元,每一对重复单元包括一个酸室和一个碱室,每一对重复单元的酸室和碱室由阳膜隔开,相邻两个重复单元由双极膜隔开;电极与极膜之间为极室;一对阳电极、阴电极、极膜和位于两级之间的多对并联的重复双隔室构成一级膜堆;
每一级膜堆的酸室与下一级的酸室通过管路连通;
每一级膜堆的碱室与下一级的碱室通过管路连通,并且两个碱室之间设有中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1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云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