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口终端设备的自主识别与连接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1490.4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8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燃;曹强;靳立冰;韦佳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疯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44 | 分类号: | G06F21/44;G06F21/85;G06F13/38;G06F13/42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沃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20 | 代理人: | 朱海东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口 终端设备 自主 识别 连接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串口终端设备的自主识别与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自主识别与连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软件系统以一个合适频率不断的轮询计算机中接入的所有串口设备;
步骤二:若检测到有新接入设备,则对该新接入设备进行基本信息认证;
步骤三:若所述基本信息认证通过,则所述软件系统尝试连接步骤二所述新接入设备,并根据认证协议发送请求检查数据包;
步骤四:所述新接入设备接收步骤三所述请求检查数据包,并根据步骤三所述认证协议返回检查口令数据包;
步骤五:所述软件系统接收步骤四所述检查口令数据包,并根据认证协议解析该检查口令数据包;
步骤六:若所述检查口令数据包解析结果正确,软件系统保持对新接入设备的连接,并关闭系统的轮询操作,则用户可以在步骤一所述软件系统中正常使用步骤二所述新接入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口终端设备的自主识别与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合适频率既要保证不会过度占用系统CPU资源,也要保证不会延长系统对新设备插入后的反应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口终端设备的自主识别与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生产商信息和设备的基本型号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口终端设备的自主识别与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检查数据包与接收检查口令数据包是软件开发者与硬件设备开发者共同协商确定的认证协议,所述认证协议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数据包的格式和数据包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口终端设备的自主识别与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软件系统尝试连接之前会先停掉对步骤一中所述的轮询操作;所述发送请求检查数据包是以一定频率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有限次数的发送,若在这个时间段内,系统未接收到协议规定的检查口令数据包,则断开对该设备的连接,并重新开始步骤一中所述的轮询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口终端设备的自主识别与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所述检查口令数据包在解析后,可以确定该设备的详细信息,所述详细信息是在认证协议中定义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口终端设备的自主识别与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接入设备在某一时间点主动或者被动的与软件系统断开连接时,会触发软件系统的断开连接回调函数,所述断开连接回调函数会让软件系统重新进入步骤一所述的轮询操作。
8.一种串口终端设备的自主识别与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机启动模块、设备轮询模块、设备识别模块、保持连接模块和回调触发模块;
其中,所述设备识别模块包括基本信息获取模块、信息比对模块、尝试连接模块、检查指令发送模块、检查口令返回模块、检查口令核对模块和设备使用确定模块;
所述开机启动模块用于用户启动软件系统运行;
所述设备轮询模块用于当用户进入系统后,对计算机中接入的所有串口设备进行轮询操作,以发现新接入设备;
所述基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对以发现的新接入设备进行基本信息获取;
所述信息比对模块用于将新接入设备的基本信息与协议中定义的设备信息进行对比,若对比成功,则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系统进入轮询状态;
所述尝试连接模块用于对信息比对成功的新接入设备进行尝试连接;
所述检查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对尝试连接成功后的新接入设备发送检查指令;
所述检查口令返回模块用于对接收检查指令,并认证协议返回检查口令;
所述检查口令核对模块用于核对返回是检查口令是否正确,若检查口令正确则进入下一步操作;否则,系统断开连接,并进入轮询状态;
所述设备使用确定模块用于对检查口令核对正确的新接入设备进行确认,确认其是否为系统定义的所需要的设备;
所述保持连接模块用于对确认为系统定义的所需要的新接入设备进行保持连接;
所述回调触发模块用于对用户手动拔掉或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系统与这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断开的新接入设备进行重新轮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疯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疯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49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