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泵浦液体直接对称冷却板条增益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1673.6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2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浏;于益;童立新;邬映臣;郑杰;杜洋;赵洋;石勇;尚建力;高清松;张卫;唐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4 | 分类号: | H01S3/04;H01S3/042;H01S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阳佑虹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泵浦 液体 直接 对称 冷却 板条 增益 模块 | ||
1.一种端泵浦液体直接对称冷却板条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条增益介质(10),与该板条增益介质(10)两侧大面相对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冷却器(20),每个冷却器(20)与板条增益介质(10)的大面之间通过密封圈(30)装夹固定连接,使冷却器(20)与板条增益介质(10)的大面弹性接触,形成一密封闭合的腔体;
所述板条增益介质(10)包括中间的掺杂区(11)和两端的非掺杂区(12),两个非掺杂区(12)位于板条增益介质(10)的两端并中心对称,且每个非掺杂区(12)的外端为楔形结构,以用于导入泵浦光;
密封圈(30)在长度方向上至少要覆盖板条增益介质(10)的掺杂区(11)、并与非掺杂区(12)接触,在宽度方向上至少要覆盖板条增益介质(10)的掺杂区(11),在密封圈(30)的宽度方向,密封圈(30)与板条增益介质(10)的边缘预留额外宽度;
非掺杂区(12)的楔形结构外部露出在冷却器(20)之外,其上包括泵浦光通光面和激光通光面,泵浦光通过泵浦通光面进入,并在板条增益介质(10)的掺杂区(11)实现粒子数反转,从而形成激光增益;
冷却器(20)的上方设置有一进水口(21)和一出水口(22),当板条增益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冷却液从进水口(21)注入后在密封腔体内部直接流经板条增益介质(10)的两个大面,并从出水口(22)流出,从而将板条产热带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泵浦液体直接对称冷却板条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0)为闭合弹性密封圈,密封闭合的矩形腔体限制冷却液在腔体中流动和冷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泵浦液体直接对称冷却板条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冷却器(20)的四周均匀排布有紧固螺丝孔,冷却器(20)通过密封圈(30)与板条增益介质(10)紧密接触后,再用紧固螺丝通过冷却器(20)上的螺丝孔将一对冷却器(20)紧固并使其受力均匀,使得板条增益介质(10)的大面、密封圈(30)和冷却器(20)形成一个密封的液体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泵浦液体直接对称冷却板条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双板条增益模块之间插入合适的石英旋转片,并通过调整后降低输出激光的退偏比例,提高线偏振光消光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泵浦液体直接对称冷却板条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非掺杂区(12)的楔形角结构的角度计算方式如下:
β=sin-1(sinθ/n0),
γ=π/2-α-β,
其中α为板条端面楔形角的角度,β为板条内折射角,θ为激光入射角,n0为板条增益介质折射率,Nb为大于零的偶整数,l为板条总长度,t为板条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67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