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瓶承力结构以及气体供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1939.7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0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冯振华;刘宏伟;李宗峰;张聚乐;王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F17C1/14 | 分类号: | F17C1/14;F17C7/00;F17C13/00;F17C13/02;F17C13/04;F17C13/08;F17D1/04;F17D1/07;F17D1/075;F17D3/01;F17D5/00;B01D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佳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瓶承力 结构 以及 气体 供应 装置 | ||
1.一种气体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发射力学承载,包括气瓶以及气瓶承力结构,气瓶承力结构包括壳体、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并排间隔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限位气瓶底部的气瓶卡箍,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限位气瓶瓶口的限位环;所述气瓶装配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瓶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并被限位在所述气瓶卡箍内,所述气瓶瓶口安装在第二安装支架上的限位环内;
所述气瓶瓶口与充气管路连通,所述充气管路的两个充气支路分别与空气压缩泵和外接充气接口连接,所述充气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自锁阀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气瓶压力值并反馈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气瓶压力值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自锁阀关闭;所述气瓶的瓶口还连接有供气管路;所述空气压缩泵所在充气支路上沿充气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一单向阀;所述供气管路上沿供气方向依次设有第二自锁阀、减压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供气管路上还设有第二过滤器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过滤器和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减压阀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之间;所述外接充气接口上设有外接充气高压堵头;空气压缩泵压缩充气能力为2.5Mpa且支持在轨更换升级;
还包括第三安装支架,所述第三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设有对气瓶中部进行装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内设有缓冲结构;
所述壳体包括隔板、底板、前板和背板,所述隔板、底板、前板和背板相互连接形成一方形壳体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的气瓶卡箍为多个且沿从前板到背板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的限位环为多个且沿从前板到背板的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气瓶卡箍以及多个所述限位环一一对应布置;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气瓶卡箍呈拱状固定在所述限位孔周侧;所述气瓶卡箍呈十字型结构或米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与气瓶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分别采用两个具有圆拱形卡口的支架对接而成;
气体供应装置在使用时有两种模式,分别为加注模式和系统在轨工作模式;
加注模式:通过外接充气接口或空气压缩泵加注气体,第一压力传感器监测气源压力值反馈给控制器,达到设定阈值时,电动控制第一自锁阀关闭;
系统在轨工作模式:实验平台需要工作时,电动控制第二自锁阀打开,高压气体经过减压阀后,气体压力降低到设定的需求压力,并控制压力变化值在一定精度范围内,第一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气源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输出气体压力值,反馈给控制器,自主判断系统的健康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9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机箱定位和磨边调节系统
- 下一篇:微小零件的表面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