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桥梁承台上覆土体荷载的等效施加装置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2700.1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4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吴维洲;张玉芳;张国安;李健;郑昌明;范海明;肖霞林;李伟;李嘉明;王生涛;侯李杰;谢林峰;杨忠民;关岩鹏;刘洪瑜;马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B66F3/46;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创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7 | 代理人: | 张宇锋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桥梁 台上 覆土体 荷载 等效 施加 装置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工程试验等效模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拟桥梁承台上覆土体荷载的等效施加装置及安装方法。该模拟桥梁承台上覆土体荷载的等效施加装置,其包括:若干个千斤顶装置、若干个机械传动框架机构以及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该装置基于杠杆原理利用千斤顶顶推力通过机械装置传递达到对上覆荷载的等效操作,是一种适用于实体工程试验或室内模型试验的上覆荷载等效装置。解决了上覆荷载因结构监测无法掩埋及因体积和重量限制在工程试验中难以实现等效的难题。该装置采用液压千斤顶为动力源,可通过控制调整千斤顶数量、装置中主体材料的型号规格及螺杆的锚固深度来应对不同的工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试验等效模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拟桥梁承台上覆土体荷载的等效施加装置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不可避免遇到各种各样大型的复杂地质灾害体,对其整治处理的研究手段包括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室内模型试验、现场实体试验等,其中室内模型试验及现场实体试验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上覆荷载无法与原型一致,其中不可避免的原因包括对结构物的监测不能被掩埋、实施难度大、造价高等。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桥梁承台上覆土体荷载的等效施加装置及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桥梁承台上覆土体荷载的等效施加装置,其包括:
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搭接在两个混凝土结构的上端面;
第二钢板,所述第二钢板设置于其中第一个混凝土结构的上端面;
第三钢板,所述第三钢板设置于其中第一个混凝土结构的上端面,第一个混凝土结构植入有若干个螺杆,所述第三钢板固定在所述螺杆的端部;
若干个机械传动框架机构,其中,每个机械传动框架机构包括:第一工字钢、第二工字钢、第三工字钢和第四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位于所述第一钢板、所述第二钢板和所述第三钢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工字钢、所述第三工字钢和所述第四工字钢位于所述第一工字钢的下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工字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工字钢的底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钢板上,所述第二工字钢与所述第一工字钢之间预留有空隙,所述第三工字钢的底部通过铰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三钢板上,所述第三工字钢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工字钢连接,所述第四工字钢的底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钢板上,所述第四工字钢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工字钢连接;
若干个千斤顶装置,每个所述千斤顶装置对应设置于一个机械传动框架机构的所述第二工字钢与所述第一工字钢之间的空隙。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铰接座包括:底座立板、转动钢板和销轴;
两个所述底座立板焊接于所述第三钢板;
所述底座立板上设置有轴孔;
所述转动钢板设置有轴孔,所述转动钢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工字钢的底端,所述转动钢板插入至两个所述底座立板之间;
所述销轴穿装于两个底座立板以及转动钢板的轴孔中。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钢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三钢板的安装孔穿装在植入在混凝土结构的螺杆上,并通过螺帽固定。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分别为条形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钢板、第三钢板的宽度。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千斤顶装置为液压传动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千斤顶装置之间采用串联线路供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27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