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黄菌丝体的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2858.9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8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学炎;殷兴国;吴桂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利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07 | 分类号: | A61K36/07;C07D207/28;C07D311/30;C07D311/4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管秋香 |
地址: | 237300 安徽省六安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丝体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黄菌丝体的利用方法,涉及生物提取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利用液体发酵技术制备的桑黄菌丝体作为提取原料,这类桑黄菌丝体具有产量高、品质稳定的特点,可以解决野生桑黄菌丝体以及人工栽培桑黄菌丝体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并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多糖提取物和黄酮提取物,其中多糖含量达到38%以上(以葡萄糖计),总黄酮含量达到55%以上(以芦丁计),因此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黄菌丝体的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桑黄菌是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因该菌在我国中南地区通常生长在桑属植物上,且子实体为黄褐色而得名。现代研究表明,桑黄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其活性成分主要为多糖、萜类、黄酮类、甾醇类等。利用液体发酵技术,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桑黄菌丝体,并可从中获得其活性代谢产物。在野生资源匮乏、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发酵手段获取桑黄活性代谢产物是解决桑黄子实体资源缺乏、满足市场需要、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多糖和黄酮属于桑黄菌丝体的主要组成,并且多糖和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桑黄菌丝体的利用方法,期望最终获得高含量的多糖产品和黄酮产品,提高桑黄菌丝体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桑黄菌丝体的利用方法,从桑黄菌丝体中提取得到高含量的多糖和黄酮类生物活性成分,从而实现桑黄菌丝体的高效利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桑黄菌丝体的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桑黄菌丝体除杂后干燥,粉碎,得到桑黄菌丝体干粉;
(2)向桑黄菌丝体干粉中加入乙二醇单甲醚焦谷氨酸酯,球磨处理,再加入热水进行超声波提取2-3次,过滤,合并滤液,得到提取液I;
(3)对提取液I进行减压浓缩,向所得浓缩液中滴加乙醇进行沉淀,静置后分离得到沉淀和上清液;
(4)所得沉淀经干燥后粉碎,得到多糖提取物;
(5)所得上清液经减压蒸馏回收乙醇,过滤,得到提取液II;
(6)对提取液II进行树脂柱纯化,上柱后采用乙醇水溶液洗脱至无黄酮检出,收集乙醇洗脱液,经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分液,上层液经减压浓缩后干燥,粉碎,得到黄酮提取物。
所述桑黄菌丝体干粉的粒径在60-120目。
所述乙二醇单甲醚焦谷氨酸酯的用量为桑黄菌丝体干粉质量的5-8%倍。
所述乙二醇单甲醚焦谷氨酸酯由焦谷氨酸和乙二醇单甲醚反应制成。
上述乙二醇单甲醚焦谷氨酸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结构表征数据:1H NMR(DMSO-d6,400MHz)δ:7.78(s,1H),4.14(t,2H),3.98(t,1H),3.61(t,2H),3.43(s,3H),2.56-2.18(m,4H)。
上述乙二醇单甲醚焦谷氨酸酯为无色液体,通过球磨与桑黄菌丝体干粉充分接触,一方面能够降低粉体的表面能,增强水对粉体的铺展性,促进粉体在水中的均匀分散,从而提高水提效率;另一方面能够穿透桑黄菌丝体的细胞壁,加大水提时细胞壁的渗透压,从而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所述热水的用量为桑黄菌丝体干粉质量的5-20倍,热水温度为60-80℃。
所述超声波提取的功率为100-1000W,频率为20-60k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利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利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28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