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3278.1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0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彭樟林;陈烨新;姚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N2/16 | 分类号: | B60N2/16;B60N2/02;B60N2/829;B60N2/888;B60N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陈瑶瑶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可调 汽车座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包括椅座、坐垫、椅背及头枕,还包括椅座高度调节单元、微调单元、驱动装置及控制系统,所述椅座高度调节单元可控制椅座相对椅背轴向移动,所述微调单元可调节椅座坐垫高度,通过设置姿势调节组件,当其监测到人处于调整姿势时,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指令椅座高度调节单元调整椅座高度,椅座高度调节单元初步调节椅座高度使得头枕最高点与头部最高点对齐,保证扫描识别装置能够完整扫描出人体头部图像,并与控制系统中设置的图像比对模块进行比对计算,然后控制系统控制微调单元调节椅座高度,从而使的人体后脑勺中间位置对准头枕中部,保证汽车座椅头枕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对头颈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汽车座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驾驶坐姿是否标准,不仅会影响驾驶安全,而且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影响车辆内保护设施比如座椅头枕对人体的保护效果。目前,车辆的座椅高度是按照全球人体平均身高来设计的。因此,存在部分群众的身高远高于或者远低于平均标准,而最合适的头枕位置应该是后脑勺的中心正好对着头枕中心点。因此将座椅设定成固定的高度导致座椅头枕位置过高或过低,在车辆受到撞击时会对头颈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高度可调的汽车座椅,该高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需要驾驶员自己手动调节,然而仅通过驾驶员自身很难将座椅高度调节至合适位置,使得座椅头枕对准后脑勺中心位置。另外,由于个体坐姿不标准,常常使得扫描识别装置无法精准识别,从而导致人体头部中央位置无法对准头枕中间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无法自动调节高度使得座椅头枕对准后脑勺中心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座椅高度的汽车座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包括椅座、坐垫、椅背及头枕,还包括椅座高度调节单元、微调单元、驱动装置及控制系统,所述椅座高度调节单元可控制椅座相对椅背轴向移动,所述微调单元可调节椅座坐垫高度,控制系统记录有椅座初始调节位置,驱动装置控制椅座在头枕调节时处于椅座初始调节位置,所述椅座设置有姿势指示组件,该姿势指示组件在检测到人处于调整姿势时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椅座高度调节单元和微调单元工作,所述椅座高度调节单元包括有位置传感器,该位置传感器用于安装于汽车车厢顶部对应椅座初始调节位置上方,所述位置传感器测量车厢顶部至人体头部最高点的距离,所述位置传感器将测量距离传送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驱动椅座高度调节单元调节椅座高度,并控制头枕最高点对准人体头部最高点,所述头枕设有扫描识别装置,该扫描识别装置为热成像装置,所述扫描识别装置实时扫描人体头部图像,该控制系统设置有图像比对模块,该图像比对模块包括标准图像,通过实时扫描人体头部图像与标准图像比对来计算,控制微调单元调整椅座坐垫高度,当实时扫描人体头部图像与标准图像位置重叠吻合时,所述微调单元停止工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姿势指示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椅背靠近椅座位置的腰托以及带动腰托前后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在头枕调节状态时,第二驱动装置带动腰托远离椅背倚靠面突出,所述腰托为圆弧形片状,所述腰托中间及两侧均设置有接触传感器,当所有接触传感器与人体腰部贴合时,所述扫描识别装置开始扫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椅背上设置有可容纳腰托的容纳腔,所述腰托弹性连接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腔口一周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椅座高度调节单元包括滑动组件、导向轨,所述滑动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椅座,所述导向轨固定连接于椅背两侧边,所述导向轨与滑动组件滑移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滑动组件沿导向轨轴向滑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弹性伸缩件以及滑动套,所述滑动套设有可容纳弹性伸缩件的卡槽,所述弹性伸缩件一端固定连接于卡槽,还包括设置于导向轨上的若干个限位孔,所述弹性伸缩件另一端伸入所述限位孔锁定椅座与椅背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未经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32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导热高导电有机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多变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