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辗模块的建筑物快捷布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4482.5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9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何永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柏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202178 上海市长江农场长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块 建筑物 快捷 布局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辗模块的建筑物快捷布局方法。该基于辗模块的建筑物快捷布局方法包括:构建功能单元步骤、辗网格定位步骤、生成组合方案步骤、组合方案对比步骤、选择组合方案步骤以及确定建筑物排布轴线步骤。本申请可达成以人+车作为设计关键要素、同时兼顾“总图+地上建筑+地下车库设计”的穷尽式的、委托人可参与的快捷设计方法,并将构思成果准确固定在经济停车柱网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布局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辗模块的建筑物快捷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汽车作为人类能力的延伸,成已经为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因此以人为核心的“总图+地上建筑+地下车库设计”也扩展到人+车兼顾的体系,并有一系列人、车交通相关的总图和建筑设计规范指导设计。各建筑设计规范基本是基于人体尺度的300毫米基本模数体系上发展而来,而各总图规范尚无明确的基本模数。
常用“草图+工作模型(包括电脑模型)”进行“总图+地上建筑+地下车库设计”构思。大致可分先总图后柱网和先柱网后总图两种方式。其中,先总图后柱网为:先对地上建筑进行大致的建筑体量、交通组织、环境绿化构思(即总图设计),结合各规范要求,反复试错、比较。最后定案后再进行柱网确定、地下车库交通组织。先地上后地下或先地下后地上,先粗略后精细,先外形后柱网、不断修正融合比选,直至达成满意成果。其中,先柱网后总图为:采用以经济型柱网(如8.4米×8.4米)满铺场地后,再依据柱网进行地上建筑、交通、绿化设计。上述方式,在不同阶段,会逐渐出现参与者(更多专业人员)、决策者(更高层级非专业决策者),表达观点、反复试错,直至必须决策的时点。
在现有的建筑布局设计方案中,若以人体尺度发展起来的300毫米模数体系,对于以车尺度的总图及建筑设计,太过细碎,不利先解决大尺度的主要矛盾。总图及地上建筑多采用3米×6米模数,而地下车库采用8.4米×8.4模数, 两种模数没有简明的转换方法。而且草图设计方法对建筑师的经验和能力要求较高。绘制草图不仅靠想象力,还需要记忆大量枯燥数据。也容易出现想象尺度错误、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最终无法实施;工作模型通常为不可重复使用的个性化定制,耗时长,容易打乱思路。也难以快速批量组合,及时呈现穷尽化多方案比较改进。在不同设计阶段会由逐渐出现的参与者、决策者,表达观点、反复试错。成果取决于参与者经验能力。没有穷尽式、委托人可参与的设计方法,成果可能会有盲区、失误和偶然性错误。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辗模块的建筑物快捷布局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建筑布局设计方案中采用人体尺度模数体系导致整体设计不合理,以及草图设计方法对建筑师的经验和能力要求较高,而且在不同设计阶段会有盲区、失误和偶然性错误的设计缺陷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辗模块的建筑物快捷布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辗网格定位步骤,用投影仪将辗网格投影到场地平面图上,调整辗网格投影位置并选择与场地平面图相适配,对辗网格进行定位;
生成组合方案步骤,按照场地的使用功能划分功能区,基于划分的功能区按照建筑物组合顺序设置以辗模块为单位构建的功能单元,将每一辗模块的组合方式逐一生成组合方案,并对所有的组合方案编排序号并存储组合方案;
组合方案对比步骤,将所有组合方案相互对比评分,按评分从高至低的顺序排序;
选择组合方案步骤,按评分从高至低的顺序对组合方案进行筛选,选择与用户需求相适合的组合方案,基于用户需求依序对所选择的组合方案的功能单元进行优化调整,存储优化调整后的组合方案;以及
确定建筑物排布轴线步骤,按照场地平面图的长边方向排布经济柱网形成建筑物排布轴线,在该建筑物排布轴线位置形成路面,并在所述路面的边侧排布地下车库或停车位。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辗模块为长6米×宽3米×高3米的三维尺度单位;所述辗模块形成辗轴,所述辗轴的轴线尺寸为长5.6米×宽2.8米×高2.8米;每一经济柱网由2×3个辗轴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柏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柏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44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