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及其加工工艺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4625.2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晶哲;刘才兴;梁豪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澳美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1/02;C21D1/18;C22C21/02;C22F1/04;C22F1/043;C22F1/05;H01M50/119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龙孟华 |
地址: | 528137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壳体 铝合金 及其 加工 工艺 应用 | ||
1.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铝合金原料调整,按照如下重量份数比配制铝合金原料:Si:0.40~0.60%,Fe:≤0.20%,Cu: ≤0.10%,Mn:≤0.30~0.60%,Mg:0.35~0.55%,Cr:0.05~0.20%,Zn:≤0.10%,V:0.01~0.10%,Ti:≤0.05%,单个杂质≤0.05%,杂质合计≤0.20%,余量为Al;
2)铝合金铸锭制备,将配制好的铝合金原料解为铝液,再将铝液铸造为铝合金铸锭;
3)均质化处理,将铸造后的铝合金铸锭在300±10℃均质化处理4~8h后升温至560±10℃继续均质4~8h,均质处理后使用风冷的方式冷却;
4)表面刷棒或剥皮处理,将均质后的铝合金铸锭表面进行表面刷棒或剥皮处理;
5)挤压成型,将刷棒或剥皮好的铝合金铸锭进行头中尾分段加热,加热后放入挤压机的挤压筒中进行挤压成型,挤压后的型材进行淬火冷却处理获得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
6)矫正,挤压型材产品冷却后进行矫正;
7)人工时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铝液在经过搅拌、精炼除气、过滤步骤之后再铸造为铝合金铸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搅拌步骤是通过搅拌设备将铝液搅拌均匀,精炼除气步骤是使用精炼剂进行精炼除气20~40分钟,过滤步骤是通过40~60目陶瓷过滤板过滤铝液中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采用的加热设备是燃气炉或工频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温度分别为棒头温度470~540℃、棒中温度450~520℃、棒尾温度430~500℃,产品的挤出速度为5~15m/min,挤压盛锭筒温度控制在390~4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淬火冷却方式为使用变频风机进行淬火冷却,淬火冷却时的淬火冷却速度≥25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矫正量为0.2-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人工时效温度为170-190℃,时效保温时间为3-6h。
9.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工艺制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合金型材在动力电池壳体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澳美铝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澳美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46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屏复用显示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个股的智能关联方法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