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透明度,弹性穿刺置管点止液、止血装置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5065.2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0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超晶光电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26;A61F13/00;A61F13/02;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度 弹性 穿刺 置管点止液 止血 装置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透明度,弹性穿刺置管点止液、止血装置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出一个模具,模具内部呈凹陷的半球形,中间有高度略低于表面的U型可拆卸横梁,顶部略宽于底部;(2)透明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原料添加入注塑机中,之后填充到模具中,依次进行保压,冷却,脱模过程;(3)脱膜后对外形进行适当的修正,抛光,获的一种透明的,高弹性的穿刺置管点止液、止血装置。该装置为半球形,半球直径为2cm~6cm,中间有横向贯通的凹槽,凹槽底部为2mm~5mm,略宽于顶部,凹槽侧面有一引流管槽,引流管槽一端连接中间的贯通槽,一端通向装置外边缘。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动、静脉穿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透明度,弹性穿刺置管点止液、止血装置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动、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的诊疗手段,应用非常广泛,动脉穿刺置管术主要适用于各类危重病人和复杂的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手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低温和控制性降压的手术,严重低血压和休克等需要反复测量血压的手术,需要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等情况,通常选择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足背动脉,尺动脉和股动脉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通常选择颈内、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主要适用于需要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危重病人,心血管、颅脑、腹部的大手术,需要长期输液而外周静脉因硬化、塌陷穿刺困难者,以及不能测定尿量或者无尿,需要中心静脉压测定的病人,病人在进行穿刺置管术以后,穿刺点附近经常容易出现渗液,或者渗血的现象。
目前通常采用纱布吸收,胶带加压等手段解决渗液渗血问题,但这种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经常更换纱布胶带,造成成本提高,穿刺点易感染等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透明度,弹性穿刺置管点止液、止血装置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纱布吸收,胶带加压等手段解决渗液渗血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透明度,弹性穿刺置管点止液、止血装置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模具,模具中心为半球形,中间有横向贯通的凹槽,凹槽底部略宽于顶部,凹槽侧面有一引流管槽,引流管槽一端连接中间的贯通槽,一端通向装置外边缘。
步骤二:将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原料添加入注塑机中,之后填充到模具中,依次进行保压,冷却,脱模过程,脱膜后对外形进行适当的修正、抛光,获的一种高透明度,有弹性的穿刺置管点止液、止血装置。
优选的,所述医用高分子材料为硬度40度~70度的热塑性弹性体。
优选的,所述模具为半球形装置,且所述模具中心半球形直径为2cm~ 6cm。
优选的,所述凹槽底部直径为2mm~5mm。
优选的,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穿刺置管点止液、止血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整体由热塑性弹性体制作而成,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医用材料,对人体无毒无害,装置透明度高,可以透过装置观察到患者的穿刺点、查看是否渗液和出血,具有较高的弹性,在胶带的固定作用下可以有效起到止血的作用,拆除胶带后会恢复原状,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能,重复弯折100次,装置外观不会出现明显的破损,依然可以有效起到止液,止血的作用,故此本发明不易造成感染等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具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左侧为俯视图,右侧为侧视图。
图2为模具拆开后,两个四分之一球的结构示意图,左侧为俯视图,右侧为侧视图。
图3为T字形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热塑性弹性体硬度与渗液量之间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超晶光电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超晶光电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50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