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的页岩渗透率解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5421.0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7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辉;姚军;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28;G06F111/10;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重 介质 孔隙 网络 模型 页岩 渗透 解释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的页岩渗透率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电镜扫描方法对页岩岩心中无机质孔隙分布进行扫描,得到所述无机质孔隙分布特征;
S2、基于所述无机质孔隙分布特征,构建三维无机质数字岩心,采用最大球法提取无机质孔隙网络模型;
S3、基于所述无机质孔隙网络模型中的最小无机质孔隙-喉道单元,基于有机质分布特征,建立不同的无机质孔隙-喉道单元;所述无机质孔隙-喉道单元包括:第一类,无机质孔隙中气流动不受有机质影响;第二类,有机质与无机质喉道并联,并且长度与无机质喉道保持一致;第三类,有机质嵌入到无机质喉道中,有机质横截面积与无机质喉道横截面积保持一致;根据有机质体积占据总岩石体积以及有机质嵌入喉道与总喉道数量比例,确定局部嵌入有机质体积,进而确定所述有机质不同的分布形态,建立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
S4、对所述页岩岩心进行压力脉冲实验测试,得到岩心两端压力差随时间变化实验数据;建立岩心气体流动数学模型,将所述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中气体渗透率计算结果带入到所述岩心气体流动数学模型中,计算所述岩心两端压力差随时间变化模拟数据,得到岩心渗透率结果;
对所述页岩岩心进行压力脉冲实验测试,得到岩心两端压力差随时间变化实验数据,通过将所述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气体渗透率计算结果带入到所述岩心气体流动数学模型中,计算所述岩心两端压力差随时间变化模拟数据,将其与所述岩心两端压力差随时间变化实验数据进行匹配;若计算得到的所述岩心两端压力差随时间变化模拟数据与岩心两端压力差随时间变化实验数据相匹配,则输出所述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气体渗透率计算结果作为岩心渗透率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的页岩渗透率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构建所述三维无机质数字岩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的页岩渗透率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将所述局部嵌入有机质体积随机分布到所述无机质孔隙网络模型中,根据有机质并联喉道占据有机质嵌入喉道数量比例,确定有机质不同的分布形态,建立所述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的页岩渗透率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与所述模拟数据不匹配,重复所述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构建过程,计算双重介质孔隙网络模型气体渗透率带入到所述岩心气体流动数学模型,计算岩心两端压力差随时间变化模拟数据,直到岩心两端压力差随时间变化模拟数据与岩心两端压力差随时间变化实验数据匹配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54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