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污泥脱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5497.3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碧芬;李爱元;董艳杰;孙向东;苏倡;彭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147 | 分类号: | C02F11/147;C02F11/121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朱萍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污泥 脱水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污泥脱水方法。本发明通过利用改性的双氰胺‑对苯二甲醛作为絮凝剂,通过调节絮凝pH和絮凝剂用量,选择聚丙烯酰胺溶液作为助凝剂,再通过在不同阶段调整搅拌速度使得污泥具备良好的脱水效果,且本发明脱水方法絮凝剂用量少、处理效率高、安全环保,操作难度低及絮凝效果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污泥脱水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法处理污水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处理工艺,但生物法的主要缺点是在有效的净化废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一般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机械脱水方式可将污泥含水率降低到70%~80%之间。由于污泥含水率较高,难以满足堆肥、填埋、焚烧等后续处置要求,因此污泥机械脱水之前一般都需要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即污泥调理。污泥调理是通过投加调理剂改善污泥脱水性能,进而提高脱水后泥饼的含固率。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利用絮凝剂进行化学调理在污泥处理领域广泛使用,成为化学调理的主流方向。其中无机絮凝絮凝剂存在的缺点是污泥的含固量低、颗粒比较细,投药量比较大,而且沉降速率及效率比较低。除此之外聚丙烯酰胺类的絮凝剂是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中最多的,但是因其合成和分离过程复杂,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在剩余污泥处理中不能应用推广。以双氰胺、甲醛为原料合成的双氰胺甲醛缩聚物(DDF)在剩余污泥脱水上有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提供较多的阳离子,中和污泥中的负电荷而脱稳,性能优良,但双氰胺甲醛缩聚物(DDF)最大问题是处理时形成的絮体细小且分散,不利用沉降,影响其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絮凝剂用量少、处理效率高、安全环保的新型污泥脱水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污泥脱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污泥置于六联搅拌仪中;
S2、调整转速进行搅拌处理,然后调节pH,然后加入絮凝剂溶液继续搅拌;
S3、调整转速,再加入助凝剂溶液进行搅拌处理;
S4、调整转速进行搅拌处理,检测污泥溶液的毛细吸水时间;
S5、再将污泥溶液倒入脱水装置中,开启真空泵进行脱水处理。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方法中,步骤S2中调节pH为6-9。当污泥在酸性或碱性过强的环境中,会造成污泥絮体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最后脱水处理效果变差。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方法中,步骤S2转速为300-400rpm。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方法中,步骤S2絮凝剂溶液浓度为30-40g/L。本发明中如果絮凝剂浓度过高,絮凝过程会发生胶体保护,使得最后脱水效果变差,浓度过低的话,絮凝的粘度不明显,也会降低脱水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污泥脱水方法中,絮凝剂为改性的双氰胺-对苯二甲醛缩聚物。
作为优选,每1000mL污泥中絮凝剂溶液添加量为3-7mL。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的双氰胺-对苯二甲醛缩聚物所述缩聚物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35-45份双氰胺、8-15份改性剂、10-15份氯化铵、30-40份对苯二甲醛。
作为优选,改性剂为尿素、乙二胺、三聚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的双氰胺-对苯二甲醛缩聚物的制备方法为:
S1、配置上述原料;
S2、先将反应釜进行预热,然后依次加入双氰胺、改性剂、氯化铵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添加对苯二甲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5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