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二次火灾建筑用390MPa级全位置气保焊丝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5918.2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8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李松;崔强;尹雨群;吴君明;王晓斌;田浩;施小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B23K35/4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艾中兰;任立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火灾 建筑 390 mpa 位置 焊丝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二次火灾建筑用390MPa级全位置气保焊丝及制造方法,所述气保焊丝化学组分为:C 0.035~0.061wt%,Si 0.30~0.45wt%,Mn 0.90~1.10wt%,Cr≤0.15wt%,Ni 0.70~0.85wt%,Mo 0.45~0.55wt%,Cu≤0.08wt%,P≤0.008wt%,S≤0.00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利用本发明气保焊丝能够对强度匹配的耐二次火灾建筑用钢进行焊接,焊接接头性能优良,且能够承受二次火灾,能有效促进耐二次火灾建筑的建造和应用,提高建筑的耐火安全性,对未来耐火建筑的建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二次火灾建筑用390MPa级全位置气保焊丝。
背景技术
耐火钢建筑自美国“911”事件后迅速发展,其在火灾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屈服强度(600℃高温屈服强度保持在室温的2/3以上)。耐火钢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防火层厚度甚至免防火涂装,更加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泛,是耐火建筑用钢发展的趋势。
传统耐火建筑采用的耐火钢必须含有足够量的Mo才能保证高温强度,但是Mo资源价格昂贵,钢板制造成本较高,对耐火钢的应用有极大的限制。目前有技术人员利用Nb微合金化部分代替Mo合金化(即低Mo含Nb),成功研发出低Mo新型耐火钢(C 0.03~0.06,Si0.17~0.19,Mn 0.3~0.7,Mo 0.12~0.21,Nb 0.03~0.07,Cr 0.40~0.48,V 0.02~0.05,Ti 0.01~0.04,P≤0.015,S≤0.015),性能完全满足国标要求,且在经受火灾之后(600℃保温3h后),性能仍能达到耐火建筑使用标准,实现了耐二次火灾。
在该种钢板应用过程中,采用传统耐火钢气保焊丝进行焊接,焊接接头在经受火灾之后(600℃保温3h后),性能不能达到耐火建筑使用标准(600℃高温屈服强度保持在室温的2/3以上),不能实现耐二次火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耐二次火灾建筑用390MPa级全位置气保焊丝及制造方法,利用该气保焊丝能够对强度匹配的耐二次火灾建筑用钢进行焊接,焊接接头性能优良,且能够承受二次火灾,能有效促进耐二次火灾建筑的建造和应用,提高建筑的耐火安全性,对未来耐火建筑的建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二次火灾建筑用390MPa级全位置气保焊丝,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组分为:C0.035~0.061wt%,Si 0.30~0.45wt%,Mn 0.90~1.10wt%,Cr≤0.15wt%,Ni 0.70~0.85wt%,Mo 0.45~0.55wt%,Cu≤0.08wt%,P≤0.008wt%,S≤0.00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地,所述气保焊丝的熔敷金属力学性能满足以下要求:焊态情况下,屈服强度≥390MPa,600℃高温拉伸屈服强度≥260MPa,-40℃冲击≥34J;经600℃保温3h后热处理后,屈服强度≥390MPa,600℃高温拉伸屈服强度≥260MPa。
优选地,其化学组分为:C 0.035~0.038wt%,Si 0.30~0.40wt%,Mn 0.9~1.05wt%,Cr 0.05~0.10wt%,Ni 0.070~0.80wt%,Mo 0.45~0.55wt%,Cu≤0.08wt%,P≤0.008wt%,S≤0.00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地,其化学组分为:C 0.055~0.058wt%,Si 0.35~0.45wt%,Mn 0.95~1.10wt%,不含Cr,Ni 0.75~0.85wt%,Mo 0.45~0.55wt%,Cu≤0.08wt%,P≤0.008wt%,S≤0.00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地,所述气保焊丝直径为Φ1.2、Φ1.4或Φ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59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