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备用SMF发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6517.9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14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叶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4 | 分类号: | H04L67/14;H04L67/51;H04L41/06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姜春咸;刘悦晗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备用 smf 发现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一种备用SMF发现方法,接收NF发送的发现请求消息,获取其中携带的选择参数,NF发现请求消息由NF在检测到当前会话对应的第一SMF故障时发送,选择参数包括SMF组的标识和业务参数;根据SMF的信息与选择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选择参数对应的第二SMF的信息,第一SMF和第二SMF属于同一SMF组的同一SMF簇,同一SMF簇内的各SMF互为主备关系,并管理同一个会话,且配置有相同的选择参数;向NF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二SMF的信息的NF发现响应消息。本公开实施例在SMF发生故障时,基于该映射关系可以快速确定出故障SMF的备用SMF,可以简化备用SMF发现流程,提升系统性能及备用SMF发现效率,节省资源,避免网络负荷过载。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备用SMF发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垂直行业(如煤矿,电力,工业控制等)应用场景需要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将这类场景归入到uRLLC(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并提出了端到端会话冗余方案来提升可靠性,该方案在UE(用户设备)和企业应用网络之间建立两个PDU Session(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会话)。
在uRLLC双PDU会话冗余方案中,两个冗余的PDU会话需要被分别建立在两个不同的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实体)上。当这两个SMF处于一个SMFSet(SMF组)内,当其中的一个SMF发生故障后,NF(Network Function,网络功能)节点如果从SMF组内任意选择一个SMF作为备用SMF,那么有可能将两个冗余的PDU会话接入到同一个SMF,这样不满足端到端冗余需求,降低了可靠性。在选择出备用SMF后,为了保证冗余的两个PDU会话可以落在两个不同的SMF上,目前存在一种备用SMF发现方案,当SMF发生故障时,先获取故障SMF所在SMF组内的所有SMF信息,再从中选择该故障SMF的备用SMF,但是该方案选择备用SMF的流程较为复杂。uRLLC广泛应用于垂直行业,因此存在大量的用户,对于一个承载了百万量级会话的SMF,当其发生故障后,如果采用上述方案重选备用SMF,对于每个会话都需要执行上面描述的复杂处理流程,这将极大的消耗资源,甚至可能会引发核心网负荷过载。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备用SMF发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备用SMF发现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网络功能节点NF发送的NF发现请求消息,获取其中携带的选择参数,所述NF发现请求消息由所述NF在检测到当前会话对应的第一会话管理功能实体SMF故障时发送,所述选择参数包括SMF组的标识和业务参数,所述SMF组的标识为所述第一SMF所在组的标识;
根据SMF的信息与选择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选择参数对应的第二SMF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SMF和所述第二SMF属于同一SMF组的同一SMF簇,同一SMF簇内的各SMF互为主备关系,并管理同一个会话,且配置有相同的选择参数;
向所述NF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二SMF的信息的NF发现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SMF发送的NF注册请求消息,获取其中携带的选择参数;
建立所述选择参数与所述SMF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参数为冗余序列号RSN。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SMF组包括至少两个SMF簇,属于不同SMF簇的SMF的选择参数不同。
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备用SMF发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6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用电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