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核反应堆控制棒加速弹簧的拆解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6903.8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1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先;吴小飞;朱志锋;王源;聂常华;徐长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9/105 | 分类号: | G21C19/105;G21C19/2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王鹏程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核反应堆 控制棒 加速 弹簧 拆解 工具 | ||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反应堆控制棒加速弹簧的拆解工具,吊装机构包括承托件、吊具,承托件与吊具转动连接,承托件的外周径大于固定于加速弹簧内筒体的内筒径,形成承托件被筒体挤压,转动进入、穿出筒体,并承托筒体端面的结构,吊具连接拉力机构。本发明利用承托件外周径、承托件与吊具的转动配合、承托件自身重力,对吊具施加拉力时承托件被卡持而承托在筒体端面,带动加速弹簧与偏心管座脱离。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加速弹簧安全高效地拆解,降低劳动强度,拆解过程不损伤周边密封面,并确保工具不会掉入堆芯内、及确保加速弹簧的法兰水平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反应堆控制棒加速弹簧的拆解工具。
背景技术
控制棒驱动机构是核反应堆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的执行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控制棒组件在堆芯内上下移动,实现对反应堆反应性的控制,从而完成反应堆的启动、调节功率、维持功率、停堆和事故工况下的安全停堆。控制棒驱动机构是堆芯唯一的能动部件,关系着整个反应堆的安全性。而核反应堆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在役运行期间需要定期检修,新研制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在运用之前也需要开展堆外验证试验,这些工作均需要对控制棒驱动机构进行拆装,高质量、高可靠的解体和复装过程需要专用工装的助力,才能保证拆解可靠、复装到位。
控制棒驱动机构包含多个构件,主要部件都有特有的工装来保证其安装质量。但针对控制棒的加速弹簧则无专用的拆解工具。目前常规的拆解方式,是依靠安装经验、结合零星小工具进行,此拆解过程难以把控,存在破坏周边密封面以及小工具吊入堆芯的风险,同时在拆解过程中,难以保证加速弹簧的法兰水平度,容易导致加速弹簧和偏心管座卡死。另外经过高温运行后,受升降温材料变形系数不同、加速弹簧的加工精度、配合公差等因素影响,导致加速弹簧的拆解难度加大,不规范拆解极易导致部件受损、卡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核反应堆控制棒加速弹簧的拆解工具,解决了现有的核反应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加速弹簧无专用的拆解工具,导致拆解过程难以把控,拆解过程难、周边密封面易被破坏、加速弹簧与偏心管座易卡死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承托件、吊具,所述承托件与所述吊具转动连接,所述承托件的外周径大于固定于所述加速弹簧内部的筒体的内筒径,形成所述承托件被筒体挤压,转动进入、穿出所述筒体,并承托所述筒体端面的结构,所述吊具连接拉力机构。拉力机构拉动吊具,由于吊具卡持、承托在筒体的下端面,则筒体受到向上的拉力,带动加速弹簧移动出偏心管座。
考虑到加速弹簧移动过程中,可能会难以保证加速弹簧的法兰水平度,优选地,所述承托件承托所述筒体的两端面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筒体的端面,最好是承托件的承托面为一个平面结构而非曲面,这样承托件穿出筒体后,由于自身重力、且与吊具转动连接,可以转动至水平,这样所述承托件可水平承托在所述筒体端面的结构,确保加速弹簧的法兰水平度。
考虑到承托件能有更稳固地承托面,优选地,所述吊装机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加速弹簧,且所述连接板活动搭设在控制棒的偏心管座内,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筒体相对,所述穿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承托件的外周径,所述承托件可转动穿过所述穿孔进入到所述筒体内。
考虑到穿孔的孔径不能太大,而又要保证承托件能过进入到穿孔内,优选地,所述承托件可相对于所述吊具转动180度角。
优选地,所述承托件上设有两个对称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之间固定设有转轴,所述吊具转动连接所述转轴。
优选地,所述吊具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力机构包括吊绳、吊钩、拉绳、滑轮、滑轮固定座,所述吊绳与所述吊具连接,所述吊钩连接所述拉绳,所述滑轮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6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