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穿越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6970.X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4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潘涛;刘喜东;刘飞禹;张亮;黄德中;陈培新;寇晓勇;范杰;尹子豪;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2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越 隧道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上穿越隧道结构,穿越设置于既有隧道结构的上方,所述既有隧道结构包括既有顺行隧道和既有逆行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穿越隧道结构包括:
靠近所述既有隧道结构设置的站点地下室;
与所述站点地下室连通的上穿越顺行隧道和上穿越逆行隧道,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所述既有顺行隧道和所述既有逆行隧道围设形成重叠区域;
与所述站点地下室连通且平行设置于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上穿越逆行隧道之间的防沉降隧道,所述防沉降隧道远离所述站点地下室的一端延伸出所述重叠区域;其中,
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的相对内侧分别沿轴向间隔固定有多根横桩,且多根所述横桩的末端延伸并固定至所述防沉降隧道,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的底部分别沿轴向间隔固定有多根竖桩,多根所述竖桩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既有隧道结构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穿越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沉降隧道内填充有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穿越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沉降隧道的孔径小于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所述防沉降隧道分别与上穿越顺行隧道和上穿越逆行隧道之间的净距大于等于一米。
4.一种上穿越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既有隧道结构的上方同时施工上穿越顺行隧道、上穿越逆行隧道和站点地下室,使所述站点地下室靠近所述既有隧道结构,且使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穿越所述既有隧道结构并与所述站点地下室连通;
于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底部向下分别沿轴向间隔施工多根竖桩,且使多根所述竖桩的底部高于所述既有隧道结构;
所述既有隧道结构包括既有顺行隧道和既有逆行隧道,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所述既有顺行隧道和所述既有逆行隧道围设形成重叠区域,自所述站点地下室起于所述第一隧道和所述第二隧道之间平行施工防沉降隧道,直至所述防沉降隧道远离所述站点地下室的一端延伸出所述重叠区域;
于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的相对内侧分别沿轴向间隔固定多根横桩,并使多根横桩的末端延伸并固定至所述防沉降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穿越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于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的相对内侧分别沿轴向间隔固定多根横桩后,于所述防沉降隧道内回填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穿越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所述防沉降隧道时,使所述防沉降隧道的孔径小于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并使所述防沉降隧道分别与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之间的净距大于等于一米。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穿越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时,利用上穿越顺行隧道管片和上穿越逆行隧道管片上的注浆孔对所述重叠区域及周边的土体进行注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穿越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上穿越顺行隧道和上穿越逆行隧道时,将所述上穿越顺行隧道和所述上穿越逆行隧道顺序分成常规段、试验段、重叠段和接收段,所述重叠段位于所述重叠区域,所述接收段与所述站点地下室连通,按照自所述常规段至所述接收段的顺序逐段进行施工,并对所述重叠段进行重点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穿越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试验段时,监测实时土压力,控制出土量,调整为适应重叠段的开挖方式进行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穿越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所述接收段时,于所述接收段设置加固区,并使所述加固区与所述站点地下室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69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