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延性快凝快硬混凝土修补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7194.5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2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振;马永胜;欧阳宁;付勇;杨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德新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路桥养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111/20;C04B11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张瑞刚 |
地址: | 45237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性 快凝快硬 混凝土 修补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延性快凝快硬混凝土修补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粉煤灰30‑80份、石英砂90‑140份、水70‑120份。该高延性快凝快硬混凝土修补材料,通过加入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二水石膏,水的融化早期可以生成大量的钙矾石和水化铝酸钙,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早起强度,且钙矾石含有大量结晶水,对体系而言具有一定的膨胀性能,可以和基础混凝土形成很好的粘接,实现了粘接性较好的目的,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矿粉,可以细化孔结构,且可以与氢氧化钙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火山灰效应),进一步提高砂浆的密实度和抗离子侵蚀性能,实现了砂浆的密实度和抗离子侵蚀性能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延性快凝快硬混凝土修补材料。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构失效或者建筑功能失效不仅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脱落和渗漏等情况是最为常见的混凝土制品维修问题,已经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的混凝土修补材料已越来越多,主要有无机和有机修补材料,其中有机混凝土修补材料中环氧树脂系修补材料或(甲基)丙烯酸系修补材料已经占据了大半。
这些混凝土修补材料虽然对干燥的混凝土的粘接性优异,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在被雨淋湿的情况或被使用在下水道等多湿环境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所需粘接性,砂浆的密实度和抗离子侵蚀性能较差,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为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故而提出一种高延性快凝快硬混凝土修补材料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延性快凝快硬混凝土修补材料,具备粘接性较好且砂浆的密实度和抗离子侵蚀性能好等优点,解决了在被雨淋湿的情况或被使用在下水道等多湿环境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所需粘接性,砂浆的密实度和抗离子侵蚀性能较差,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粘接性较好且砂浆的密实度和抗离子侵蚀性能好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延性快凝快硬混凝土修补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粉煤灰30-80份、石英砂90-140份、水70-120份、减水剂1.6-2.4份、硅酸盐水泥20-80份、铝酸盐水泥5-20份、二水石膏5-25份和矿粉20-80份等。
优选的,所述粉煤灰为I级或II级F类粉煤灰,所述石英砂的粒径不超过0.4mm。
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萘系减水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或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15%~35%。
优选的,粉煤灰30份、石英砂90份、水70份、减水剂1.6份、硅酸盐水泥20份、铝酸盐水泥5份、二水石膏5份和矿粉20份等。
优选的,粉煤灰80份、石英砂140份、水120份、减水剂2.4份、硅酸盐水泥80份、铝酸盐水泥20份、二水石膏25份和矿粉80份等。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高延性快凝快硬混凝土修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粉煤灰份、石英砂份和硅酸盐水泥份、铝酸盐水泥.份、水份搅拌混合均匀;
(2)称取减水剂份、二水石膏份和矿粉.份,加入混合后的水泥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凝土修补材料。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延性快凝快硬混凝土修补材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高延性快凝快硬混凝土修补材料,通过加入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二水石膏,水的融化早期可以生成大量的钙矾石和水化铝酸钙,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早起强度,且钙矾石含有大量结晶水,对体系而言具有一定的膨胀性能,可以和基础混凝土形成很好的粘接,实现了粘接性较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德新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路桥养护有限公司,未经中德新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路桥养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7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