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电喷雾技术的光伏光热氢电联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7312.2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5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步发;王军锋;田加猛;张闫;许浩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20/00 | 分类号: | F24S20/00;F24S23/30;H02S40/22;C01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喷雾 技术 光热 联产 装置 | ||
1.一种结合电喷雾技术的光伏光热氢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箱体(9)、聚光片(1)、光伏电池(2)、微反应器(6)和电喷雾装置(8);
所述箱体(9)内上部分为光热室(12)和光伏室(13),光热室(12)和光伏室(13)下方为储液区(7);所述光伏室(13)内设有光伏电池(2),光热室(12)内设有微反应器(6),光伏电池(2)和微反应器(6)的上方分别设有聚光片(1),聚光片(1)分别将太阳光聚集于光伏电池(2)和微反应器(6),用于产生光电效应和为微反应器(6)内的反应提供热源;所述箱体(9)的储液区(7)还设有进液口(3),反应液从进液口(3)进入储液区(7);储液区(7)位于光伏电池和微反应器(6)的下方分别设有电喷雾装置(8),电喷雾装置(8)用于向光伏电池(2)和微反应器(6)的底部喷射雾化后的反应液,反应液吸热后汽化,汽化后的反应液进入微反应器(6)反应;
所述微反应器(6)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连接的顶板(6-1)、载体板(6-2)、隔热板(6-4)和出料层(6-5);
所述载体板(6-2)设有进料口(6-6)、微流道和反应层出料口(6-2-2);所述微流道内设有催化剂(6-2-1);所述隔热板(6-4)上设有出料层进气口(6-3),出料层进气口(6-3)与反应层出料口(6-2-2)和出料层(6-5)连通;出料层(6-5)设有扰流块(6-8)和排气口(6-7);汽化后的反应液从进料口(6-6)进入经过催化剂(6-2-1)反应后形成氢气,氢气通过反应层出料口(6-2-2)和出料层进气口(6-3)进入出料层(6-5),经过扰流块(6-8)从排气口(6-7)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喷雾技术的光伏光热氢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6-4)为聚四氟乙烯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喷雾技术的光伏光热氢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2)和微反应器(6)的底部分别设有石墨烯贴片(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电喷雾技术的光伏光热氢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喷雾装置(8)包括微泵(8-1)、高压静电发生器(8-2)和喷嘴,所述微泵(8-1)入口设置在装置底部,喷嘴的一端与微泵(8-1)相通,高压静电发生器(8-2)布置在靠近喷嘴的位置,且高压静电发生器(8-2)的负高压极与喷嘴相连,高压静电发生器(8-2)的接地极与光伏电池和微反应器(6)中贴有石墨烯贴片(4)的一面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喷雾技术的光伏光热氢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片(1)为菲涅尔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喷雾技术的光伏光热氢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2)为三结砷化镓光伏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喷雾技术的光伏光热氢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室(12)和光伏室(13)之间通过隔板(11)分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喷雾技术的光伏光热氢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室(12)和光伏室(13)的聚光片(1)分别通过支撑板(10)安装在箱体(9)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电喷雾技术的光伏光热氢电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箱体(9)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73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