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9326.8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1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蔡容;彭诗念;余红星;严明宇;黄代顺;邓坚;郭超;方红宇;冉旭;鲜麟;李峰;杨帆;喻娜;张舒;陈宏霞;初晓;习蒙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G21C15/12;G21C1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喻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安全 反应堆 容器 铅基快堆非 能动 余热 排出 系统 | ||
1.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安全壳(101)、冷却水箱(103)、反应堆容器(106),反应堆容器(106)底部设有供反应堆容器(106)安装的堆坑(102),其特征是,所述堆坑(102)的腔室内设有隔离围板(107),隔离围板(107)与堆坑(102)内壁之间形成外腔室(109),隔离围板(107)与反应堆容器(106)外壁之间形成内腔室(110),隔离围板(107)穿设有将外腔室(109)、内腔室(110)连通的连通孔(108);
冷却水箱(103)的输出端口与外腔室(109)的输入端口之间通过配置有隔离阀(104)的管道连通设置,内腔室(110)的输出端口与安全壳(101)的内部空间连通;
安全壳(101)内壁设有至少一个收集器(105),收集器(105)的输出端口与冷却水箱(103)的输入端口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反应堆容器(106)正常运行时,隔离阀(104)处于关闭状态;反应堆容器(106)处于事故工况时,隔离阀(104)处于打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隔离阀(104)响应于UPS异常信号后启动打开,当检测到反应堆容器(106)处于供电异常时触发UPS异常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外腔室(109)的输入端口、内腔室(110)的输出端口均位于堆坑(102)的腔室顶部,连通孔(108)位于隔离围板(107)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隔离围板(107)呈与反应堆容器(106)同轴设置的筒状结构,连通孔(108)为圆形孔、多边形孔、梅花孔、五角形孔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水箱(103)的输出端口高度大于外腔室(109)的输入端口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外腔室(109)的输入端口高度、内腔室(110)的输出端口高度均大于铅池液面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收集器(105)的输出端口高度大于冷却水箱(103)的输入端口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收集器(105)呈环状结构,且收集器(105)的外壁与安全壳(101)的内壁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水箱(103)、隔离阀(104)均置于安全壳(10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93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