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9515.5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李立飞;高田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 | 分类号: | H01M4/139;H01M4/13;H01M10/052;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锂电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用以制备电极的电极材料浆料中加入造孔剂,制备成电极片;将电极片浸泡在含有硼基阴离子受体化合物BBARS的溶液中,通过BBARS与造孔剂的阴离子结合使造孔剂发生阴阳离子解离,使造孔剂溶解在溶液中,在原有位置留下微孔;将电极从溶液中取出,真空干燥即得到多孔电极;或者,在制备电极的电极材料浆料中加入造孔剂,制备成电极片;将电极片组装到电池中,并向电池中注入含有硼基阴离子受体化合物BBARS的溶液中,通过BBARS与造孔剂的阴离子结合使造孔剂发生阴阳离子解离,使造孔剂溶解在溶液中,在原有位置留下微孔;对电池进行真空干燥,即得到多孔电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可再充电的特性,在目前的纯电动或混合电动汽车中,已经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动力来源。充电速度慢、续航里程短,是当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持续提升,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持续提升,目前主流车型续航里程普遍超过400km,高端车型达到500km,甚至部分车型达到600km以上,已经能够基本解决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但是目前由于电池的倍率性能及充电设施还不够完善,因此电动汽车对于倍率的需求普遍较高。
目前针对电池的倍率问题,一般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式:1)降低极片的厚度,减小锂离子的传输路径,提高倍率性能;2)使用倍率性材料体系,比如负极使用膨胀石墨、钛酸锂、无定型碳,正极使用多晶材料、降低材料粒径等;3)电池设计优化,比如极耳的宽度、位置、数量等;4)电解质优化,通过优化电解液的粘度、电导率、降低电解液与材料的界面阻抗等;5)换电技术。
但是以上方式,各有不足之处。例如:降低极片厚度会导致能量密度降低续航里程缩短;采用钛酸锂负极的电池能量密度偏低;采用膨胀石墨成本高,不易规模化;换电存在各种车型不统一的问题,等等。
因此,业内亟待提出一种能够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同时满足其他性能需求且易于规模化的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在不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能够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离子的迁移速率,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制备方法简便可行,易于规模化。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孔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用以制备电极的电极材料浆料中加入造孔剂,制备成电极片;
将所述电极片浸泡在含有硼基阴离子受体化合物BBARS的溶液中,通过BBARS与造孔剂的阴离子结合使造孔剂发生阴阳离子解离,使造孔剂溶解在所述溶液中,在原有位置留下微孔;将所述电极从所述溶液中取出,真空干燥即得到所述多孔电极。
优选的,所述BBARS具体包括:全氟取代三苯基硼(TPFPB)、五氟苯硼草酸盐(PFPBO)、4,5,6,7-四氟-2-(2,3,4,5,6-五氟苯基)-1,3,2-苯并二氧硼烷(PFPTFBB)或硼酸三(六氟异丙基)酯(THFPB)中的任一种;
所述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1mol/L。
优选的,所述造孔剂包括:氯化锂、碳酸锂、溴化锂、氟化锂、碘化锂、碳化锂、氧化锂、过氧化锂,氢化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造孔剂的颗粒尺寸为0.1nm-100μm;
所述造孔剂占所述电极的比例为0.01wt%-20wt%。
优选的,所述真空干燥的真空度为1-1000Pa,温度为30℃-280℃,时间为1-48小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孔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95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