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磨橡胶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0322.7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7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孙群;邱章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6 | 分类号: | C08L9/06;C08L9/00;C08K3/36;C08K3/04;C08K3/22;C08K5/09;C08K3/06;C08K13/02;B60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王会会 |
地址: | 2153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橡胶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磨橡胶组合物及其应用,由以下配方物料制备而成:20~40质量份的顺丁橡胶;75~100质量份的多支链溶聚丁苯橡胶;60~90质量份的二氧化硅;5~8质量份的硅烷偶联剂;5~15质量份的补强剂;28~40质量份的加工助剂;2~8质量份的活性剂;1~5质量份的防老剂;1.5~4质量份的硫化剂;1~3.5质量份的硫化促进剂。该轮胎橡胶配方主要利用多支链结构的溶聚丁苯橡胶作为主体,其结构中含有大量支链端基,末端活性基团能够更好的结合补强剂等,提升橡胶组合物的耐磨性能,同时维持滚动阻力和湿滑路面操控性能基本不变。尤其地,本发明适合在电动汽车轮胎等方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制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耐磨橡胶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按照不同部位,轮胎外胎由胎面、胎肩、帘布层和胎圈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胎面是轮胎与路面接触的部分,胎面胶即轮胎最外面的一层胶料。
目前,电动汽车采用低滚动阻力系数、高胎压、大直径、窄胎面、扁平化以及特定的轮胎结构、花纹和材料,有利于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稳性、湿地性能及其噪音和磨耗的改善。其中,电动汽车轮胎的标准充气压力不再采用传统的230~250kPa,而是300~320kPa。在保证轮胎安全性能的前提下,由于采用窄胎面、大外径的设计,轮胎使用充气压力可提高至320kPa。采用高胎压可以增强轮胎本身的刚度,同时降低轮胎因为滚动而产生的变形以及由此产生的滞后损失,一定程度上,轮胎胎压越高,轮胎滚动阻力越低,利于提升车辆行驶性能等。
在负载不变的情况下,低滚阻轮胎的滚动阻力值平均可降低12%~20%,如果一辆汽车使用4条低滚组轮胎,平均可降低5%的燃油消耗。所以,电动汽车使用高气压的轮胎行驶,可以有效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节约能源。但是,在负荷一定时,轮胎工作气压过高,下沉量变小,地面接触面积变小,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力增加,容易加速胎面中部的磨损,从而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
并且,电动汽车使用电源驱动电动机提供动力,电动机瞬间就可以达到最大的马力输出,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工作。传统的燃油汽车在进行动力传输的过程中有时限性,它需要通过档位的变化来匹配汽车速度。所以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起步快,由此电动汽车轮胎比燃油汽车的轮胎更容易磨损。
现有技术是通过改良橡胶组合物中的补强剂结构,改善橡胶主体与补强剂的结合,从而提升橡胶组合物的磨耗性能;或者对溶聚丁苯橡胶末端基团进行改性,增强末端基团活性,增强与补强剂的结合,提升橡胶组合物的磨耗性能。根据轮胎性能魔术三角(磨耗、滚阻、湿抓),当提升一项性能,另两项性能会下降。上述现有两种方案都能够提升橡胶组合物的磨耗性能,但滚阻和湿抓性能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高耐磨橡胶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橡胶组合物具有较好的磨耗性能,同时维持滚动阻力和湿滑路面操控性能基本不变,有利于在电动汽车轮胎等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耐磨橡胶组合物,其由以下配方物料制备而成:
20~40质量份的顺丁橡胶;
75~100质量份的多支链溶聚丁苯橡胶;
60~90质量份的二氧化硅;
5~8质量份的硅烷偶联剂;
5~15质量份的补强剂;
28~40质量份的加工助剂;
2~8质量份的活性剂;
1~5质量份的防老剂;
1.5~4质量份的硫化剂;
1~3.5质量份的硫化促进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0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