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0566.5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念;陈向东;唐新孝;李建勋;刘少军;冉志煌;阳建军;斯蒂芬·斯坦尼斯拉夫·卡普斯尼亚克;尼古拉斯·威廉·雷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奥深海装备技术(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50/00 | 分类号: | E21C50/00;E21C3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矿 装置 矿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用于设置在收集口,其中包括:耙体组件,所述耙体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一侧,所述耙体组件包括第一螺旋部;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在所述耙体组件上,并驱动所述第一螺旋部绕耙体组件的延伸方向旋转,所述第一螺旋部绕朝向所述收集口的方向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将矿石推向收集口。由此,解决了现有的采矿车收集范围小,采矿效率低,矿石与泥、沙等混合物难以分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采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背景技术
海洋底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陆地易采矿产资源逐渐减少,海底采矿日益引起重视。
现有的海底采矿挖掘机械在进行海底采矿作业时,采矿挖掘机械前进,通过位于前方的收集口,将位于收集口前方的金属结核(矿石)进行收集。但现有的采矿挖掘机械只通过收集口进行收集,其收集范围为收集口所正对的方向上的矿石结核,收集范围小,采矿效率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旨在解决现有的采矿车收集范围小,采矿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有一种采矿耙装置,用于设置在收集口,其中,包括:
耙体组件,所述耙体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侧面,所述耙体组件包括第一螺旋部;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在所述耙体组件上,并驱动所述第一螺旋部绕耙体组件的延伸方向旋转,用于通过旋转将矿石推向收集口。
所述第一螺旋部绕朝向所述收集口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将矿石从海底面挖掘出,并通过旋转的螺旋形轨道将矿石推向收集口。
可选地,所述采矿耙装置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侧面且连接所述耙体组件,并驱动所述耙体组件在水平面上摆动或/和上下方向摆动。
可选地,述耙体组件还包括主旋转轴,所述主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组件、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收集口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螺旋部包括多个第一耙钉,多个所述第一耙钉沿螺旋线轨迹间隔设置在所述主旋转轴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主旋转轴上还设置有第二螺旋部;
所述第二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中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中轴线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多个第二耙钉,多个所述第二耙钉沿螺旋线轨迹间隔设置;或/和
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钉沿螺旋线轨迹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第二耙钉,所述第二耙钉的中线与所述主旋转轴的横截面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旋转叶片,所述第一耙钉分布于所述旋转叶片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外壁表面距离大于30毫米;所述第二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外壁表面的距离小于30毫米。
可选地,所述采矿耙装置还包括: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侧面,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耙体组件,并驱动所述耙体组件沿上下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耙体组件、旋转组件以及摆动组件均设置有两个;
两个所述耙体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收集口左右方向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奥深海装备技术(深圳)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金奥深海装备技术(深圳)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05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